当前位置:首页 >影楼摄影 >摄影器材 > 重塑经典回归本源松下新微单GX1评测

摄影器材 重塑经典回归本源松下新微单GX1评测

文章来源:来自网络   我要投稿  

松下GX1,新硬派男人微单

1215早在一个多月以前,甚至早于GX1的全球发布,影楼网就已经见识并把玩过了这款机器。不过当时仅限于松下公司和媒体的沟通,处于严格的保密之下,因此未能与大家分享任何感想。未曾想11月初GX1正式发布之后,又因为泰国洪水的原因,生产受到耽搁,迟迟未能供货,我们等待松下的评测样机也是被一拖再拖。直至前两天,才正式得到了这款备受关注的微单,这可能也是2011年整个微单市场的收官之作了。

毫不保留的说,中国影楼网Micro4/3系统的拥趸,我认为它是在传感器幅面、画质、体积、镜头资源上做得最为平衡的。目前的Micro4/3是松下和奥林巴斯两分天下的格局,但松下拥有更完备的镜头资源和多款等级分明的机身,因此在市场上可能更占一些优势。不过对于我个人来说,近两年松下却一直没有特别得我心意的产品出现。

全影网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2009年松下推出的GF1实在太过经典,它在便携性和操控性上有着近乎完美的结合,虽然后来GF系列又推出了GF2GF3,但无疑都更向着女性化发展,GF2取消了模式转盘,GF3甚至走向了NEX的方向,大多数实体按键都被取消,也没有了机顶热靴,这种更偏向入门的操控性让早已适应了GF1的用户实在提不起更换的劲头。而G3GH2这样内置EVF的机身体积又偏大。就像身边很多GF1用户一样,我一直在等待GF1真正的继任者出现。

好在松下没让影楼网等过2011年,GX1就这样悄悄地在年底发布了,可能今年微单市场的重点新品太多太过耀眼,GX1并没有引起像索尼NEX7那样的关注。不过该关注的人自然会关注,延续了GF1的基本操控概念,增加了手柄改善握持性,有了触摸屏,感光元件和图像处理引擎也一并更新,功能更加丰富,对这样一款看似完美的GX1,再加上新的LUMIXX电动变焦镜头,第一印象我真的很爱!

造型维持传统,新增手柄握感极佳

相机也是分男女款的,当初很多朋友除了中意GF1的操控性,还喜欢的就是它直线条阳刚的造型。在GF1之后,摄影器材松下不带EVF的机身就不再有男款出现,直到现在的GX1。初一看GX1似乎就是GF1加了一个手柄,实则不然,首先从机身尺寸上看,GX1的三维是116×68×39mm,比GF1119×71×36.3mm明显小了一圈,重量上也轻了20g。当然GX1的轻巧是相对的,比起GF2GF3,它还是明显要厚重一些,当然也为更为扎实的握感打下了基础。

由于新增加了一个突起明显的橡胶手柄,因此在机身线条上显得不比GF1简约,不过换来的是充盈了许多的手感。这个手柄造型设计十分符合人体工程学,对每个手指都有较好的承托。此外这个手柄还为GX1增添了一点点复古的感觉。不过个人还希望能更进一步,松下如果将这个手柄设计成奥巴EP3那样可更换的设计更好,一是可以自主选择调整手柄大小,二是更换不同颜色的手柄搭配,更能凸显个性吧。

手柄能对右手形成很好的支撑,个头虽小但作用明显,且胶皮材质防滑性出色

GX1有黑色和银色两种可选,影楼网不过手柄部分全部都是黑色的。从个人喜好上来讲,更喜欢银色版本的GX1,因为它的银是类似于钛银色而非普通银色,显得更为高档,也更有质感。GX1外壳均采用金属材质打造,做工精细,整机和镜头都是日本制造的,品质上还是相当有保障的。

GX1依然带有内闪的设计,并且弹出方式和GF1一样,高度足够。如果觉得内闪不满足您的使用,也可以通过机顶热靴外接闪灯。当然作为定位更加专业的机身,GX1不会像GF3那样舍弃机顶热靴,并且通过这个热靴,还可以外接EVF取景器等附件。在机身侧面的保护盖下,有遥控、HDMIUSB接口,还是比较齐全的。

GX1的操控性可以说是集合了之前松下所有微单的优点,不但拥有大亮点的实体按键、模式转盘和拨轮,还加入了触摸屏,相信对微单操控性要求较高的用户,拿到GX1也应该不会有什么抱怨了。甚至相比G3GX1都拥有更多的实体按键,光从按键布局上已经可以得出结论,GX1的操控性是目前松下微单之中最好的。

GX1机顶布局,取消了GX1的驱动模式选择拨杆。iA键独立,录像按钮独立

机背的按键布局,比G3的实体按键还要多,并且增加了Fn1Fn2两个实体自定义功能键,另有Fn3Fn4通过触摸屏实现摄影器材

Fn2键位于回放键边上,默认为曝光对焦锁,可自定义。Fn1键位于方向键左上方,很就手的位置

四个Fn键,可自定义的功能多达25项!这是目前我见到的最灵活的Fn键设置了

常用的ISO、白平衡、对焦点选择,都有直接的按键可以进入,并且这次GX1还结合触摸屏,总共提供了2个实体2个虚拟共4Fn键可供用户进行自定义,这样一来常用的不常用的参数都能找到容身之处,再加上Q.MENU的设计,在实际拍摄中能得到相当高的操作效率。

机背上方的拨轮突出,可以支撑拇指,并且拨轮可以按下实现调整参数的切换(这点貌似很多人不知道呢,松下微单都能这样)

这里我还要叨叨一下GX1的屏幕影楼网,还是46万像素,松下什么时候能把LCD的分辨率给我们升上去啊!这都已经是2年前的规格了,再用真的说不过去。我看了台湾媒体对松下高层的专访,得到的答案是使用分辨率更高的LCD面板,会造成亮度衰减,因此更高分辨率的屏幕,会优先在GGH系列上采用,因为它们带有EVF取景器,用户不只会使用LCD取景。

机背的LCD升级为触摸屏,但分辨率还是46万像素,和产品定位不符

GX1屏幕显示效果实拍,好在色彩、亮度、对比度表现都合格,触摸感受也不错

不过幸好的是,GX1这块屏幕除了分辨率稍有不足,在亮度、对比度、色彩上表现还都是比较不错的,白天阳光下也能看清楚显示内容。屏幕的刷新率也足够高,不会出现明显的拖影。虽然其触摸屏是电阻屏,但灵敏度足够,一般的操控,因为有了足够多的实体按键支持,我并没怎么用上触摸屏,唯一使用比较多的就是触摸快门和触摸对焦点选择了,当然这也是我认为触摸屏在微单或者单反上出现的最大意义所在。

微博上有朋友说过:“如果松下不把菜单做的漂亮点儿,我绝对不会推荐别人买。”虽然这话说得有点儿极端,一点点不足就抹杀了所有的优势,但不能否认,确实有这样一些追求完美的朋友对相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摄影器材毕竟选择多了嘛。实际我并不是这样审美苛刻的人,在我看来松下GX1的菜单挺好,相比之前不但图标美化了一些,还加入了背景图案。但不足的是无论图标还是文字,分辨率都太低,毛茬茬的确实有些影像舒适度,但胜在辨识度很高,字儿真够大的。

要说现在各品牌微单在哪方面竞争最激烈?那绝对是对焦速度。先是松下一直宣传自己是最快;然后奥巴在今年从EP3开始改进AF系统,说自己是第一;进而尼康1系列微单更将对焦列为一大卖点,称超越松下奥巴业界领先;现在松下GX1又跳了出来,在搭配X镜头的时候,它可以达到0.09s的对焦速度,重新回到巅峰位置。

GX1对焦模式新增AFF,可以自主智能识别主体进行追踪对焦

其实让我个人来说,这都无所谓,我判断快慢只有两个标准:足够快和慢。无论奥巴、尼康还是松下,无论你是0.1s还是0.09s,哥们我用不出区别,都是足够快就完了。即便是当时GF1的对焦速度,对我来说也是可以接受的。与其在这人都感觉不出来的0.01s上死抠,不如把精力放在其它方面呢。

GX1的滤镜模式叫做创意控制,共有8种效果可选

小模型效果可以调整虚化位置,同时还有丰富的场景模式选择,在转盘SCN档位

GX1虽然定位在专业级别,但也像GF3那样内置了较为丰富的滤镜功能,包含富有表现力、乡愁怀旧、高动态、玩具相机和微缩景观等共8种,虽然不比奥巴的丰富,且不能调整叠加,但一般玩玩儿也足够用了,对不会照相的朋友尤其有用。

GX1也有色彩模式,称为“照片格调”,共有7种可选,并支持自定义

标准色彩和生动色彩

自然色彩和单色

风景和肖像

有不少朋友还问过影楼网,滤镜和色彩模式到底有什么区别?不都是拍出来的颜色“不正常”么。这里解释一下,色彩模式如名所述,只是对相机的色彩做出调整,包括饱和度和对比度,不涉及亮度、宽容度及其它特效调整。而滤镜,除了色彩之外,还可以添加暗角、虚化等更多的效果,并非只针对色彩的改变,更像一个打包的处理方案。当然了,GX1也有色彩模式,称为“照片格调”,共有7种可选,并支持自定义。

GX1带有简单的机内图片处理功能

4种宽高比可选,个人认证面部识别系统也具备

包围曝光可实现3张(1/3档)到7张(1档)等多种选择,还有白平衡包围曝光等,功能强大

视频拍摄选单功能丰富,但在视频拍摄时不可手动调整曝光和参数

其它的功能,GX1也非常丰富,包括AVCHD全高清视频、个人认证脸部识别系统、丰富的包围曝光、后期机内图片处理等等。总的讲这应该是目前功能最丰富、可调整项最多的一款微单,想要把它各种功能都用到,估计要经过一段时间呢。不过提醒一点,GX1在拍摄视频时,并不可进行曝光补偿、光圈和快门的调整,稍显遗憾。但和G3一样,它在视频拍摄时也可以随时按动快门,摄影器材记录400万像素的静态照片,算是两不耽误吧。

控噪效果不错,可用范围ISO1603200

在之前测试松下G3时,它优秀的控噪表现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次GX1从官方给出的信息来看,采用了和G3相同的感光元件,以及更新的维纳斯图像处理引擎,因此我们有理由对GX1的画质表现抱着较高的期望。GX1的感光度从ISO160起跳,最高延伸至ISO12800,比起G3来还要高一档。

从样片我们可以看出,GX1的控噪表现与G3大致位于同一水平,在ISO1600以前,画面基本都没有明显的可见噪点,ISO3200也是比较轻微的出现噪点,截至到这里,也就是ISO1603200GX1的感光度是可用的。更高的ISO6400GX1的画面细节依然保持的相对不错,至少比同等规格的Micro4/3微单出色一些,但最高的ISO12800,则基本不具备太多的可用性。

影楼网将奥林巴斯EP3和索尼NEX5N也拿来和GX1做了一下对比,在较低的感光度时,Micro4/3感光元件并没有表现出劣势,或者说APSCNEX并无优势。直到ISO1600之后,大幅面感光元件才展现出它的优势,在ISO6400ISO12800时,NEX5N的表现就要比GX1好很多了。当然,这属于硬件条件的区别,没什么可抱怨的。当GX1使用f/1.4或者f/1.7这样的大光圈镜头时,可以使用比NEX23档的ISO,而大光圈镜头恰巧是NEX的劣势所在,这就看您自己的需求,如何取舍了。

全新的LUMIXGX电动变焦头解析

我觉得有必要说说GX1新搭配的这颗套头,全称LUMIXGXVARIO1:3.55.6/1442mmASPH,它是LUMIXGX系列镜头的第一支上市产品(后简称1442X)。X系列镜头是电动变焦镜头,很多朋友对此都不是很了解,认为单反(微单)还能有电动变焦的镜头?

全新的LUMIXGXVARIO1:3.55.6/1442mmASPHGX1套头之一

关机时镜头缩回,开机后自动伸出

镜头做工出色,金属卡口保证强度

其实松下并非第一个做这件事的厂家,当年美能达还在单反圈儿里混得时候,就推出过电动变焦镜头,不过那时人们认为这样太不专业,并且画质和传统镜头相比有不足,所以失败了。松下本次将X系列镜头重新带来,我们之前也问过松下的友泽泉先生,得到的答案是三个目的:首先是为了照顾入门用户,保持在使用DC时那种推拉变焦杆变焦的操作方式,入门更简单;二是电动马达能达到匀速变焦的效果,在拍摄视频时可以有更平顺的使用感受;第三,就是小巧。

电动变焦饼干头,体积很小巧,和20/f1.7相当

最近对焦距离0.2m,旁边的字母显示其采用了纳米镀膜

1442X的小巧是显而易见的,基本和20/1.7身材差不多,但它拥有折算下来2884mm的焦段,和f/3.55.6的光圈,这和普通版本的1442都保持一致。其镜片结构为89片的设计,包含4枚非球面镜片和2ED镜片,并具有最新的POWERO.I.S.光学防抖能力。并且从镜头的标识也可以看出,1442X的最近对焦距离为0.2mNANOSURFACECOATING的字样代表它使用了纳米镀膜,同时镜头的产地也是在日本。

1442X的对焦和变焦都为拨杆式设计,在镜头左侧,变焦在上对焦在下。从个人使用感受来说,用了几天并不太适应,摄影器材因为两个杆离得比较近,不注意会拨错,特别是在竖拍转横拍构图时,如果需要变焦,十次有八次会弄错。当然这属于个人情况,仅供参考。不过从画质上说,随着光学技术的发展,1442X没有让我失望,保持了和普通1442至少同档次的水准,顺畅安静的变焦过程在视频拍摄时也相当合用。对了,这家伙对焦还飞快!剩下不爽的就是,这颗便携性很出色的变焦饼干头,似乎不便宜啊。

除了套机标配的1442X镜头,影楼网还找来了714/f4超广角、徕卡45/f2.8微距、和徕卡25/f1.4大光圈标头等来搭配GX1使用。我不介意说出自己对松下这几颗镜头的喜爱,它们不论是搭配在松下或者奥巴机身上,都有着十分出色的表现。加上GX1又是一款小巧、操控性出色的机身,自然是也给我带来了舒适的拍摄体验,也真的让我挑不出什么刺儿来。

GX1的电池个头不小,容量却未有想象中大,仅为1010mAh,不过这几天在使用中,即便北京户外温度白天也都在0以下,仍可以得到400张以上的拍摄量,续航能力称不上优秀,只是合格。

如前面所说,这是一台用起来十分舒服的相机,松下近两年的每一台微单我都详细的把玩过,GX1可以说是让我最有兴趣每天都带在身边的机器。当然,这也和松下我非常喜欢的几只镜头有关。GX1上手十分容易,操作性好,熟悉了之后,基本想拍摄什么都可以轻松做到随心所欲了。

GX1主要优点:

金属机身,带有橡胶手柄,握持性质感都很出色

多实体按键,多自定义功能键,转盘拨轮齐备,操控性好

触摸屏使用方便,触控对焦点选择和触控快门实用性高

新增水平仪

对焦非常迅速,且准确度高,新增AFF模式

画质表现不错,可用ISO1603200

GX1主要不足:

万年不变的46万像素LCD,分辨率低

视频拍摄时不可手动调节曝光和参数

虽然有创意自动滤镜模式,但不可调整叠加,口味不够重

虽然这台机器还不完美,但它的不足个人认为倒都是无伤大雅、瑕不掩瑜。GX1上市后可预见的,势必会让很多松下用户追捧,影楼网这可能是会掀起换机热潮的一款产品(GF1GX1)。最后说说价格,GX1目前在淘宝的松下官方旗舰店(点击进入)的普通144214/2.5双镜头套机售价为6363元,而指导价格为6698元。搭配1442X镜头的套机价格未知,不过目前港行(水货)这个搭配的最低价格在6100元左右,估计行货价格要逼近7000元了。这个价钱怎么样?贵。不过看看目前水货单机身的价格最低只要3988元,如果行货有单机出售的话,预计也在4500元左右的区间摄影器材,还是可以接受的。

官方微博:@全影网 https://weibo.com/7192com

官方微信:想在手机上获取最新鲜资讯吗?添加全影网官方微信:www7192com

下一篇: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果本站有涉及侵犯您的版权、著作权、肖像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0536-8337192),我们会立即审核并处理。

我要评论

当前已有loading...个参与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名企招聘

人才求职

婚纱摄影

人才网X 关闭

扫描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