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影楼数码 >数码资讯 >融合中西的画前设计构思

融合中西的画前设计构思

文章来源:其他网络   我要投稿  

融合中西的画前设计构思

吴冠中先生作画,善于从自然对象中发现其内在的结构美,并从这种结构美中提炼挖掘其中蕴含的韵律、节奏和有条理的秩序感,用抽象的形式语言把它表现出来。他眼中看着对象,脑中却在“设计”着自己感受对象中所产生的新的意象。只要他发现对象中存在着可供挖掘的视觉元素,而这种视觉元素与所要表现的主题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他就会千方百计地把这种视觉元素抽象提炼出来,并加以夸张和放大,并借用形式构成的一些原理进行条理化的设计处理,使之既完整地表达了对象的主题,又具有强烈的抽象意味和形式美感。

如吴冠中所作的油画《点线迎春》,就是因为他首先发现了树型的“线结构”中已蕴藏着一种内在的“形式特点”,仅管他面对的这棵树看上去并不那么繁茂,甚至可能有些凋零残败,但这并不妨碍吴冠中先生“借题发挥”,“拨开具象中掩盖了‘美’的芜杂部分”,传达出心中的意象美。这种意象造型的树,虽然不是对自然对象的如实描摹,但作为一种视觉形象,却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存在物,他只需要向人们昭示的是,富有条理的树枝被抽象成根根线条,似交响乐中那流淌的旋律;而斑驳飘散的树叶则被抽象成各种色点、色块,如跳动的音符在“五线谱”上和声共鸣。人们在欣赏这幅画时,会循着他的设计思路,画中所见不仅是树,更会感悟到一种春回大地的音乐旋律。我们不能不佩服吴冠中先生善于在具象的景物中寻求抽象美的视觉要素,并通过设计加以强化,增大其视觉艺术感染力的深厚功底。

由此可见,吴冠中的创作从对景写生搜集素材开始,就已进入对未来画面创意的设计过程,在绘画未动笔之前,就开始用设计的思维、设计的眼光、设计的处理方法来构筑画面了。他不是简单的照搬对象,而是根据自己的审美取向及画面情感和主题的需要来撷取景物,构成画面;他眼睛关注的不再是自然的映像体,而是构成映像的元素;画面上艺术再现的将不是可见的,而是在创造心灵感悟的;他提出观察和选取对象中“必须抽出构成其美感形式的元素来,这种元素之的的确确的存在正是画家们探索的重大课题。”

吴冠中先生的绘画作品,是那么地富有形式美感,点的聚散,线条的律动,块面分割与对比充满着构成美和节奏美,这是他强烈的设计意识“主宰”画面的结果,也是他艺术个性在画面上的彰显。他在一篇《我看书法》文中写道:“从描摹、表现物象逐步进入借物抒情,创造造型意境,几乎是中、西方艺术发展的共同规律。从塞尚及立体派以后,‘构成’及‘节奏’成了造型艺术的基本因素,甚至是主宰。”对此他感悟颇深,为了“借物抒情”,为了“创造造型意境”,为了达到理想的画面构成,他写生中“发明”了一种挪动画位法,“作一幅画扛着画架搬三、四次,走一、二公里路是常事”,他自嘲自己扛着画架、画箱、画板搬家“就象挑着货郎担”。

官方微博:@全影网 https://weibo.com/7192com

官方微信:想在手机上获取最新鲜资讯吗?添加全影网官方微信:www7192com

下一篇: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果本站有涉及侵犯您的版权、著作权、肖像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0536-8337192),我们会立即审核并处理。

我要评论

当前已有loading...个参与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名企招聘

人才求职

婚纱摄影

人才网X 关闭

扫描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