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产剧遭遇严冬的说法,大概没有人比老郭更有体会。2012年初冬,寒流之下的浙江横店迎来了史上最冷的冬天,中国影楼而老郭的冬天来得更早。作为“横漂”,老郭日常工作就是穿梭在横店各剧组跑龙套,一天工资40块。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已经有一个多星期没开工了。老郭入行纯属意外,12年的春节,只抢到了一张站票的他让老婆回家过年,自己则跟着工友去当群众演员。正月新年全国人民都放假,却仍有18个剧组在横店赶戏,老郭把《隋唐英雄》、《隋唐演义》、《英雄》几个大戏窜了个遍,就在横店扎了根。说到曾经好光景,老郭止不住眉开眼笑,“那段每个月都有40、50个组开戏,不愁没饭吃,只愁人太多抢不到岗位。比在工地干活轻松多了”。好景不长,到了6、7月,横店的剧组急剧减少,部分场区3个月里就开了7组戏。“很多群众演员接不到活儿,就到工会门口去守着。但是也没什么用。”

“横漂”老郭的感概得到了导演刘江的印证:“今年电视剧数量少了,横店四五十个组拍戏的地方,只剩下七、八个组了。”刘江还告诉记者,去年6月上海电视节看似热闹,但真正成交的电视剧数量却“几乎没有”。摄影网著名制片人、华谊天意影视公司总经理吴毅告诉记者,和2011年1.5万集的电视剧产量相比,12年产量下降了15%左右,如果把这一比例折合成剧集的话大概有2000多集。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电视剧产量的急剧减少?吴毅一语中的:“供大于求”。吴毅称,不少影视公司为上市大量投入电视剧,加上各种游资、热钱眼红影视业的红火,也都想分一杯羹。过剩的投资造就了过剩的产量:2012年市场囤积了3万多集电视剧,成功播出的仅有8000集。曾提着一箱钱寻找项目的投机商人、在影视业赚了N桶金的老手们这都才反应过来,电视剧并非稳赚不赔,依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制片人张纪中则形容得更直白:“电视剧的门槛非常低,有钱就拍。有的目的也不纯,为了捧他们的女朋友就投钱了,或者有的拿个东西弄笔钱就拍了,蒙人家,最后给砸在手里了。”
自食苦果的投资商们痛定思痛,一些人离开了,一些人留下了。对这一结果,导演刘江表示,电视剧产业目前的严冬肯定是个好现象,投资越来越谨慎,与此同时,好剧也会越来越多,“产业还在,不是真没钱了,只是变得理性了而已,只要是好东西还是愿意抢。大家还是会看到希望的,哪怕是暂时的低落也是好事。”而面临着失业的“横漂”老郭则体现了更现实的乐观,他向记者表示,横店的戏虽然少了,但是其实拍戏的机会还是有很多,听群演们说,上海、青岛几个地方很好找活儿,“现在现代戏更吃香,拍的人多”,等过完年他就去那些地方试试。

2012年,末日没来。正是在这被预言为“末日”的一年里,内地的综艺节目却突然从一潭死水般的沉寂中复苏了。“好声音”让选秀绝处逢生,职场类节目一度走俏,模仿秀“回锅”逆转,令整个电视荧屏热闹起来。若说2012年的这般热闹还不够尽兴,那2013年的整体综艺市场,无疑将达到一次新的狂欢,光是选秀,就是战火重燃。中国传媒大学袁方教授认为明年将是选秀最强对决的一年,“好声音”与“超男”的对阵,残酷而又有趣味。2013年的电视台也很忙,忙于迎战,儿童摄影网忙于购买各种国外版权的节目。一哄而上“山寨”他人模式的节目绝不会变成“救命稻草”,却最能显现出一家电视台的脆弱之处,在原创缺乏的大环境下,2013年的电视格局或将真的重新洗牌。 “末日”没来,娱乐继续,2013年十大综艺预言,你的遥控器,会为谁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