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传说,为了使玻璃获得最好的状态,徕卡在烧制的最后冷却步骤,以一小时降一摄氏度的方式进行温控,以玻璃的熔点大约是1500度左右算,使镜片完全冷却,需要大概2个月的时间(所以我一直觉得这是传说)。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几乎没有渠道知道工程师们为了追求极致的光学素质究竟有多丧心病狂。加上德国蓝领吓死人的工资单,或者那些动则两三万的镜头也就情有可原了。
喂喂,在说你们很贵呢,我再说一说我对那些真正贵价镜头的看法,我将它们定义在15000至数百万吧。
前面大家已经了解一个事实了,就是再怎么量产的镜头,其实量都是非常小的。如果你手上有个稍微值钱一点的镜头,不妨看看他们的镜头编号,你会发现他们的生产数量基本都是以万为单位的(宾得、索尼),厉害点的就以十万为单位(佳能、尼康)。这就足以说明,越稀有的镜头(而不一定是光学素质越好的镜头),能平摊设计、生产、流通中的成本的能力就越低,价格就越高。所以普通消费者咬咬牙上个便宜红圈还是可以的,但让你买个50 1.2或者是来套徕卡,大部分人就承担不起了。在摄影器材上,应该说是在几乎所有消费品的顶端领域,一分钱一分货,一毛钱两分货,一元钱三分货就是这样来的,就更不用说企业本身的营销、市场定位因素等等了(这些我不讨论,因为不涉及技术、生产成本本身)
在此再次强调,现在再怎么好的镜头,其实都很少有手工研磨的了。在机器不发达的年代,大师很重要,但现在的机械技术早就超过人手精度太多了,就像你以前还听过国际象棋大师和电脑比赛的故事,现在?哪个大师还出来丢脸啊。倒是手工装嵌还是大行其道的,这倒不是为了提高精度,前面说过了,手板眼见功夫哪里的工人都能胜任,纯粹为了省钱。搞一个动装镜头的机械臂可比请真人贵太多了。宾得在越南装的公主镜头和之前日产的一点区别都米有,成本省了价钱还涨(贱!)还有就是所有的sony蔡司都是made in japan的,其实就是福冈光学,和福伦达一条线出来的,所以为什么比德蔡便宜(要是德蔡能自动对焦,你以为会卖多少钱?)
在评论里,很多朋友都对手工研磨表达了非常高的信心,表示最好的镜片应该还是手工研磨的。此处我再强调一次我的观点
1.今天的数控机床加工已经能将精度做到纳米级别了,我不能认为人手能够做到这种级别。
镀膜,现代光学仪器都是使用多层镀膜的,设备同样杠杠的贵,技术都是专利。
时隔5年,佳能7D Mark II(资料 报价 图片 论坛)(下文简称7D2)终于发布了,就像当年7D发布的时候一样,7D2依旧是发布即成为了同级别产品的顶峰。配备了从1DX上改良下来的65个全十字对焦系统,和目前最好的实时取景对焦系统:全像素CMOS AF对焦技术,拥有20万次高精度快门寿命和最高10张/秒高速连拍。全金属机身并拥有4倍于7D的防护能力,采用全新的100%视野率的取景器,2020万像素APS-C规格CMOS传感器(与70D相同),搭载双DIGIC 6图像处理器,感光度涵盖ISO 100-51200。可以说,目前7D2并没有同级的竞争对手。
加州大学天文学院的教授们自己做镜头
2.确实,在某些顶尖领域里,当需要的产品不多时(通常是一、两件的时候),依旧会采取纯手工制作,但基本不是基于精度考虑,而是基于成本考虑。例如评论里提到最好的天文望远镜镜片是用手工制作的,我觉得这完全有可能。最好的,基本就是NASA用的级别吧,那么镜片直径也至少是数十甚至上百厘米的吧,需要的量肯定也不多,所以根本没有需要去开发一台精工机床来做研磨活(成本会非常非常高),所以就会用人手啊。人手磨一块出来,测定,精度不够,改进再磨,再侧,再磨再测,总有达标的以个产品,然后这事就完成了,这就是真实的精确手工制作流程。
辟谣1:玻璃很便宜 辟谣3:虽然镜头设计需要极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产量大就可以摊薄了
有些东西需要被除去,有些东西必须被添加。用作镜头的玻璃,一般需要较高的折射率,从而提升光学性能,早期的玻璃通过添加铅来实现这个目标,但后来因为环保的需要而禁用了,而是用一些更贵的元素(具体是那些我也不是很清楚)来实现这个目的,进一步提高成本。
我们家窗上的玻璃很便宜,其实他们是很初级的二氧化硅晶体(此处晶体为广义上大家对结晶的称呼,玻璃是非晶体,初中还是高中的物理已经说过了),含有很多会影响光学素摄影技巧质的元素,最简单的是我们从玻璃的侧面观察,发现玻璃是绿色的,因为含有铁元素。其实还有很多元素的,只是这些东西完全不影响玻璃作为窗的应用,所以可以无视了。但到了精密的光学仪器,很多的这些元素是必须被除去或者控制的,从而提高的制作成本。
佳能 7D Mark II佳能 7D Mark II 纵然7D2的配置很高,很多都是从顶级单反1DX上修改甚至直接下放的。而且从7D2各种规格参数分析就可以感觉到这并不是一款挤牙膏的产品。相比7D,实在是提升太多了。但是,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这些提升来得不如全画幅传感器那般实际。因此,基本可以说,7D2已经成为了一款小众产品了。
佳能 7D Mark II 不过,咱们肯定不能说7D2会不受消费者欢迎。理由很简单:7D2目标人群十分明确。没错,对于高速拍摄有需求的消费者也有相当一部分,特别是野外鸟类拍摄、运动拍摄等速度远距离拍摄题材,拥有一部优秀的APS-C备机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佳能 7D Mark II 特别是记者人群,能把决定性的瞬间拍摄下来比画质什么的都来得重要。因此,7D2即使不能成为大众,也能成为专业摄影师的拍摄利器,也是7D2刚发布时就引起专业摄影师们重点关注的主要原因。就像GoPro那样,并不是定位于大众的产品才是好产品。
佳能 7D Mark II 回到外观问题上,无疑,7D2依然沿用了7D的外观设计,总体线条显得比较圆润,但也给人一种饱满的感觉。另外,整体外观不变,但细节却有不少的改动,主要是为配合7D2那些新加入的功能,关于这点,后文将会一一介绍。
佳能 7D Mark II 在体积方面,佳能7D2的体积约为148.6 × 112.4 × 78.2mm,和上一代的7D相差无几,机身体积和全画幅的机型并无差距,可以说是APS-C单反中的巨无霸了。
佳能 7D Mark II 而重量方面,7D2重约910g(含电池),也的确要比全画幅单反要重了,起码比D750、6D之类要重不少。所以拿在手上各种沉甸甸的感觉。对于长时间拍摄来说,也是一个体力需求很高的活啊,毕竟还没算镜头等器材的重量呢。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2007年Photokina上卡尔蔡司也展出过一款1700mm F4的中画幅镜头,据说是卡塔尔的一位富商为拍摄野生动物专门定制的,重达256kg,是目前世界上非军方所用的最大的长焦镜头,价格据说达到数百万美元,装在一台悍马上用。。。。。。。。
当然了,还有一些镜头超越我的讨论能力的,像大画幅镜头,甚至是一些变态的镜头,那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惜工本,例如:
镜头本质上就是玻璃产品,为什么有些可以卖到几万的价格?这里将讨论的范围限定在1000-12000元出头的镜头,我认为这样定价的镜头,比较符合值得讨论的范围。
官方微博:@全影网 https://weibo.com/7192com
官方微信:想在手机上获取最新鲜资讯吗?添加全影网官方微信:www7192com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果本站有涉及侵犯您的版权、著作权、肖像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0536-8337192),我们会立即审核并处理。
近日,2024至2025赛季国际雪联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
在影视制作、表演现场、综艺录制等高度协作的专业领域,无线通信
近日,亿欧智库发布“2024新国货CoolTop100品牌榜”报告及榜单,
扫描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