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0日,桑梓路南山市场旁,南山商会的工作人员给这里体检的社区大妈赠送康乃馨,并祝她们母亲节快乐。记者 何毅 摄
25岁的矫女士今年第一次过母亲节,觉得当了母亲之后瞬间长大了;43岁的李晓丽特意为准备高考的女儿租了房子,每天给孩子做营养餐……5月11日母亲节当天,记者采访了不同年龄段的妈妈们,看看她们都在忙些啥。
矫女士的女儿悦悦(化名)刚满五个月。矫女士告诉记者,自从有了女儿,感觉自己瞬间长大了,也更理解母亲了。自从去年有了悦悦后,矫女士的整个生活重心都发生了变化。以前矫女士一切围着工作转,现在一切围着女儿转。“早上悦悦四点就醒了,我一直陪她玩到六点多,她才睡着”,矫女士说,“女儿睡着了,我眯了一会,就赶紧起来洗尿布,女儿醒了就洗不成了”。尽管带孩子不容易,但是看到女儿一点点长大,矫女士还是感到很满足。
43岁的李晓丽这半年来过得很忙碌,她的女儿今年要参加高考,从去年女儿升入高三,她就给孩子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全家人都搬过去住。“我从很早就开始看一些书籍,有的是如何给孩子减压的,有的是做营养餐的。”李晓丽说,为了给女儿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她自己也列好详细的计划。“比如说,周末会和女儿一起去爬山做运动,顺便就和她谈谈心,看看她的状态,有没有烦心事。”李晓丽告诉记者,她能做的就是注意观察孩子,及时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给孩子的身心提供一个愉悦的备考环境。田女士的儿子小周今年8月份就要结婚了,为了给儿子准备婚礼,田女士和爱人从去年的3月份就开始准备,去年和今年的母亲节都在给儿子准备婚礼中度过。
田女士今年53岁,她表示,儿子结婚,事无大小都要自己一手操办,虽然很开心,但是每天面对这些事情,有时也很烦躁。“小到结婚时用的糖果,大到订酒店和酒席再加上一些风俗和礼仪,真是很繁琐,前阶段因为儿子结婚的事,我都累病了”。
田女士说,她既是母亲还是女儿 ,她和姐妹们已经约好了一同去给自己的老母亲过节。“等到小周结完婚,我就能好好休息一下了,”田女士向记者说,“不过等儿子有了孩子,我就开始下一阶段的任务了”。
“拼妈”时代:当妈得“十项全能”?
“入学拼爹,开学拼妈”。替孩子做手工作业、带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组织同学间的聚会,甚至帮老师发表论文……当这些选项成为考验妈妈的关卡时,身为家庭教育的“甲方”,如何明辨是非,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当妈必须“十项全能”?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拼妈比赛”的起跑线越拉越前。即使在对孩子没有知识学习要求的幼儿园 ,一块蛋糕、一张贺卡,也成了考验妈妈的“关卡”。
35岁的安徽一高校教师任丽姝回忆说,幼儿园每天下午有加餐会。第一天,她给女儿带了一只香蕉,结果孩子回家后闷闷不乐,“女儿说,别的妈妈准备了水果拼盘、小熊蛋糕。”
受到“刺激”的任丽姝开始添置烤箱、自学烘焙。考验一茬接着一茬——幼儿园的运动会、儿童节的晚会……老师的“高要求”也助长了“拼妈”的风气,例如教师节、元旦等节日,老师让孩子自己手工做贺卡,做得不够好,老师不表扬,孩子就失落,任丽姝不得不自学DIY 小珠子、小蝴蝶结。如今,任丽姝已成了班上的“模范妈妈”——“我妈妈带我做的手工是最好的,她会弹钢琴,还会给我带全班最好看的便当饭盒!”记者采访时,孩子满脸骄傲,而一旁的任丽姝只有苦笑。
“拼妈”的核心是教育理念
妈妈们自嘲着,总结了一个“时下当妈标准”——“下得了菜场,上得了课堂,做得了蛋糕,讲得了故事,教得了奥数,讲得了语法,改得了作文,做得了小报,懂得了琴棋,会得了书画,搜得了攻略,找得了景点,提得了行李,拍得了照片,想得出创意 ,搞得了活动,挣得了学费,付得了消费。最重要的是,扛得住情绪崩溃,熬得过岁月沧桑!”此外,微博、微信还有各种论坛里,关于“如何培养优秀的孩子”的帖子,也是妈妈们自学、交流的来源之一。
“‘拼妈’的核心应该是比拼家长的教育理念,也就是科学的家庭教育手段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认为,“拼妈”有关子女的教育和发展,有关子女的幸福感,因此是非常重要的。她分析说,组织同学间的聚会,可以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但是,替孩子做手工作业并非必须,妈妈可以协助或启发孩子做手工作业,而不必出于要得到表扬的目的替孩子代劳。至于帮老师发表论文 ,这就又回到了“拼爹”的套路上,无非是凭借自己的权力来做事,想以此巴结老师 ,不利于孩子的培养,并不可取。
“拼妈”时代:爸爸去哪了?
“拼妈”时代,另一个令妈妈们颇有些无奈甚至“怨气”的问题是,“为什么凡是孩子教育,什么事儿都落在我头上?”与此同时,孩子缺少“阳刚之气”的议论引起社会关注。
有研究表明,男性的“粗线条”管理有利于孩子的独立成长。杭州大关小学校长金英曾倡议建立“爸爸俱乐部”,即学校专门请爸爸来开家长会,参加各种亲子活动。没想到这一尝试效果很不错,还申请到省级课题。
金英说:“发现孩子犯了错误,母亲的典型反应是马上爆发,但此时说的话做的事未必是理智和有效的。而父亲比较‘懒’,或者不计较,从结果看,孩子因此有了更为宽松的成长环境。”心理咨询师方婷表示,从心理学角度谈,一般家庭中,父亲决定孩子的心理健康,母亲决定孩子的道德水平,二者缺一不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父母间融洽的关系和有商有量、共同关注孩子的目光。
据新华社
“瓷娃娃”站起来感恩6位“母亲”
“您不是母亲,却胜似母亲!”5月9日一大早,24岁的“瓷娃娃”王涛将一束康乃馨送到林宁女士手中,说出了发自肺腑的一句话。
2011年本报报道了王涛一家的遭遇,在岛城众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王涛做了腿部矫正手术,患成骨不全症的他经过恢复,如今终于摆脱了学步车,可以独自走路了。身残志坚的他还通过兼职赚取了人生中第一笔工资,在母亲节当天,他和母亲一起拜访了曾经帮助过他的5位阿姨,并给这五位“母亲”送上鲜花,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王涛告诉记者,除了在残联工作的“林妈妈”,还有其他4位“母亲”帮助过他,其中在嘉定路卖医疗器械的马慧女士不仅为王涛提供了康复器械,还定期到王涛家看望。“还有社区的吴振华阿姨、武少华阿姨和菊红珍阿姨,他们几乎每个月都会来看我。”王涛说,而自己的母亲更值得自己感激,“她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记者 郝园园
28位妈妈网上宣布家务“罢工”
希望家务劳动价值被重视
5月11日,当全社会都在歌颂母亲伟大的时候,来自浙江、北京等7省市的28名母亲却做出了“自毁形象”的事情:她们在网上宣布当天家务罢工,并希望有其他母亲加入或支持,希望以此唤起社会正视家务劳动的巨大价值。
“我们是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母亲,在今年温馨的母亲节之际,我们发现了一件不温馨的事情:我们发现,家务劳动的价值被社会大众、各行各业甚至国家无视了……”11日,一份名为“母亲节,我们宣布罢工”的宣言出现在一个反性别歧视的网站上,引起网民关注。
据了解,这群妈妈在生活、工作中发现,女性承担家务劳动的时间比男性多三倍,但是家务劳动的价值一直没有被国家、企业和社会大众肯定,导致女性的社会生产价值被低估,社会地位也没有得到认可。其中一个发出宣言的杭州妈妈陈静(化名)说,她宁愿不要每年一次赞颂母亲无私的爱的表演,而更想要丈夫和儿女共同承担家务劳动,更希望社会承认家务劳动对社会生产、社会发展起到的不可磨灭的作用。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