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影楼新闻 >透视影楼艺术照陷阱 这些“坑”为何屡禁不止?

透视影楼艺术照陷阱 这些“坑”为何屡禁不止?

文章来源:亲爱的小北   我要投稿  

透视影楼艺术照陷阱 这些“坑”为何屡禁不止?
透视影楼艺术照陷阱 这些“坑”为何屡禁不止?

   近日,两江四湖景区内拍摄婚纱照的场景。(记者 李凯 摄)

   金秋时节,是桂林各类艺术照的拍摄旺季,但与影楼的热闹成正比的是,随之而来的消费投诉也多了起来。记者从市工商部门了解到,9月以来的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涉及艺术影楼的消费投诉就有10多起,涉及消费金额6万多元。拍套漂亮的照片,本是为人生的一个阶段留下美好的回忆,谁也不愿意在这样的时候,遭遇各种不愉快,那么,商业艺术摄影这个看上去很美的行业,究竟是怎么了?连日来,记者多方走访,试图一探其中症结。

   漂亮的艺术照,是存留美好时光与记忆的载体。但是,很多到影楼拍摄了艺术照的市民,都被拍摄艺术照背后各式各样的“门道”弄得很不开心。有人吃了亏还不知道,有人选择“息事宁人”,但也有人据理力争和投诉,揭穿商家的陷阱,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底片归谁 一个多年未解的结

   目前,桂林市共有149家各类商业摄影机构,然而自从上世纪90年代此类影楼在桂林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后,底片引起的争议就是一个多年未解的结。

   今年2月初,家住瓦窑路的王小姐得到了位于解放西路的一家影楼发放的价值1000多元的赠券,于是她带着家人到影楼指定的一家小影棚去拍了全家福。

   一家人开开心心拍摄完毕之后,选出了不少拍得还不错的照片。不过,就在王小姐和家人选片时,影楼的工作人员却告诉他们,这套全家福套餐只提供20张左右的底片,选择未入册的底片每张按15元收取费用。

   “拍摄之前,工作人员根本没有告知我们这个收费项目,我们都以为底片是免费赠送的。”王小姐说,得知底片还需另外付钱之后,她和家人的好心情大打折扣。

   后来,王小姐考虑到一家人很难得在一起拍摄全家福,而且这次父母拍得还蛮开心,她决定“忍气吞声”,花钱购买父母看中的底片。最终,王小姐花了800多元,购买了几十张底片。

   “拿着赠券享受免费拍摄,最终变成了花800块钱买底片,感觉有些不值。”王小姐说,赠券所提供的拍摄套餐,质量和价值毕竟有限,早知道这个结果,她还不如自己花800元钱,去一家更好的影楼购买一个更高档的拍摄套餐。

   与王小姐一样在买不买底片这件事上郁闷的新人其实不少。今年8月,准新郎唐先生在拍照之后就被影楼告知:要底片?可以!25元一张。

   今年8月5日,临桂的唐先生和未婚妻到临桂艺苑婚纱影楼拍婚纱照,在影楼的推荐下,他们选了一款2800元的婚纱照套餐。样片出来后,唐先生选好20多张入册的成片,同时提出要将剩余的底片带走。影楼却告诉他,按照影楼制定的《服务公约》,选剩的底片属于影楼所有,如果唐先生想要,必须按照25元一张购买。

   网络消费 难以吃到嘴的实惠

   如今,支付便捷、可享受比实体消费更多优惠的网上消费,成了不少消费者的重要选择,但是网络消费带来的实惠看上去诱人,要真正享受到却没那么容易。

   2013年6月,消费者李女士以实惠的价格网购了两套儿童摄影,谁知,却惹来一堆烦恼。当时,李女士在网上团购了市内一家名为“嘟嘟熊”儿童摄影店的2套儿童摄影,共花费596元。因为当月孩子生病住院,李女士与商家协商改换拍摄日期,商家让李女士发短信提供其网购的兑换密码,确定消费后即可,之后,双方商定当年10月再补拍。

   不料,当年10月,孩子又生病了,李女士将情况告知商家后,再次得到了商家延期拍摄的承诺。然而到了今年3月,李女士联系商家,决定去给孩子补拍照片时,商家虽然答应帮李女士查询一下相关情况,随后却没了答复。

   今年6月,李女士来到“嘟嘟熊”儿童摄影店,再次当面提出补拍的事,但该店的老板说,事隔一年多,不清楚李女士所说是否属实。李女士建议商家查询该店的网络营销平台或者是给顾客拍照后的消费回执单,查清消费情况。不过,店老板却告知李女士,因为网络团购不开单,而该店的电脑记录显示李女士团购的商品已消费,在这种情况下,该店直接视消费者已消费。

   10月17日,李女士向观音阁工商所投诉。执法人员责令商家提供李女士已消费的凭证,但商家无法提供。经调解,商家答应补拍两套儿童摄影,但因时隔一年,成本提高,每套增收50元,李女士答应了。

   与李女士的曲折不同,市民王小姐则认为自己纯属踩进了一个“坑”。

   今年3月,解放西路一家名为“圣地娅”的摄影机构推出了“积赞送双人旅游套票”活动,商家宣传称只要在微信朋友圈转发该消息,积30个赞就可以换取价值3980元的海南或港澳游双人套票。王小姐积满赞后,拿到了这家摄影机构发出的“海南双人旅游套票”。

   可王小姐发现,这份“套票”名不副实。来回海南的1000多元机票得自己买,到了海南还得再掏400元导游费,所谓“旅游套票”只能用于当地门票、团餐之类,王小姐认为这些东西根本不值3980元,自己受到了欺骗,随即向工商部门进行投诉。

   市民焦小姐也遇到了类似情况。今年3月6日,她在朋友处看到一则消息,上面说,只要将一条关于桂林“菁桦”摄影的信息在3月8日晚上10点前,转发到朋友圈积够28个赞,就可以到店里领取“双人游”,女士还可以领取一份神秘礼物。

   焦小姐积赞成功后,来到解放西路菁桦摄影店,却被告知她积的赞无效。“工作人员告诉我必须是他们店里官方的文字和图片一起转发才有用,可是我只转发了官方图片。”焦小姐表示,这样的积赞活动限制多多,但参与者往往没办法了解,解释权都在商家。

   影楼“意外”让消费者难以承受

   照片拍摄完毕后,不少消费者高高兴兴地等着看片选片,可是,影楼发生的一些“意外”,却给消费者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2013年年初,消费者张先生和女友在解放西路的“圣地娅”影楼,定下了一套价值3299元的婚纱照套餐,套餐内包括三套内景和两套外景照。当年5月,他们把照片拍摄完毕后,就等着影楼通知选片了。

   不料几天后,影楼的工作人员告知张先生,他们在阳朔花田拍的不少外景照片,被影楼弄丢了。影楼方为了表示歉意,愿意为客人重新免费拍摄一次。

   重新拍摄很费时,考虑一番后,张先生和女友均不愿再拍,他们希望影楼能退还部分套餐的钱款给他们。但是,影楼方只答应退300元,张先生觉得退还金额太少,双方意见无法达成一致。协商无果,张先生把此事投诉到了工商部门,对方最终退还2000元。

   丢了照片,好歹影楼还在,有些消费者遇到的则是影楼都不见了的郁闷事。

   记者了解到,2012年12月,丽君工商所的工作人员接到将近30个消费者的投诉,这些消费者投诉的对象均是位于丽君路的一家名为“唯一视觉婚纱摄影店”的摄影店。消费者说,这家店收了钱,却突然停止了经营。

   投诉的消费者中,有些在该店拍摄的婚纱照尚没有拿到,有些交了钱根本还没有去拍摄,而商家不仅没有说明停止经营的缘由,还坚持不退钱,这让消费者气愤又担忧。工商人员了解情况后,责令商家对此负责,商家最终根据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处理。

   承诺缩水 拍照惹来一肚子气

   拍照前承诺得很好的东西,拍照时却不是那么回事,对于这种事情,不少消费者觉得有点哑巴吃黄连的味道。

   2011年12月,沈先生经朋友推荐到位于解放西路的V2视觉摄影拍摄婚纱照,因为听说V2视觉摄影拍得很好,沈先生就冲着这个名声而去。拍摄时却发现该店的收银台、订单及订单上的网址上虽然都写着V2视觉摄影,但店名却是“经典巴黎婚纱摄影”。

   满心疑惑的沈先生随后对此进行了查询,发现早在2011年4月19日,V2视觉摄影就已和桂林店解除了加盟关系。本来就是冲着V2视觉摄影的名声而去,结果发现这家店已经与V2视觉摄影没了关系,那自己也就无法享受到V2视觉摄影的服务,沈先生觉得自己受到欺骗,对方提供的服务缩水,要求影楼退还拍摄款5500元。

   最终经工商执法人员查证,“经典巴黎婚纱摄影”以前同V2视觉摄影有合作关系,后来因一些原因解除关系,并注册了新的工商营业执照,但影楼使用的一些订单票据、收银台、网址等都还没有改过来。

   名称是看得见的东西,而拍摄套餐内服务的缩水则让不少消费者很恼火。

   今年7月,市民吴小姐和男友到解放西路一家影楼定了一套价值3999元的婚纱摄影套餐,套餐内包括4套婚纱、兴安溶江外景拍摄及婚礼当天的新娘化妆服务等等。但到实际拍摄的时候,吴小姐发现原来定好的几套比较新的婚纱变成了款式类似但却陈旧很多的婚纱,影楼对此的解释是当时是拍摄旺季,婚纱用量大,那几套已经被其他客人用了。

   在拍外景的时候,第一次到溶江的吴小姐发现景色并不如自己原来在影楼样片上看到的那么漂亮,事后才知道,原来是影楼为了赶时间,当天并没有真的到达平常的拍摄点,而是选了一个比较近的地方完成了拍摄。承诺连环缩水,吴小姐与影楼进行交涉,最终影楼同意赠送一组底片和一幅24寸的婚纱海报作为补偿。

  工商提示 照片要拍陷阱要防

   影楼虽然“陷阱”多多,但却仍然有庞大的消费需求。无论是婚纱照、情侣照、孕妇照、儿童照,人们总有一些值得纪念的时刻想拍摄一些照片。那么,如何把照片拍好,又防止踏入消费陷阱,工商部门执法人员针对上述已经处理完毕的案例及投诉较多的问题给消费者做出了提醒。

   据悉,在近年来涉及到影楼的投诉中,关于买卖底片的投诉占到半数以上。工商执法人员说,根据《广西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第二十六条“经营者提供服务后,照片、底片、数码相机存储的数据资料等,不得自行保留和擅自传播”的规定,消费者拥有所拍底片的所有权,影楼及摄影店对剩余的底片收费无法可依。有了这条规定,消费者可理直气壮地索要底片,经营者不可拒绝,否则属违法,执法部门可依法查处。

   工商执法人员还表示,虽然影楼及摄影店享有照片的著作权,但不能以此对抗消费者的照片所有权,同时此著作权也受到消费者肖像权的限制,如果双方之间事先没有特殊约定,那么照片的著作权归影楼所有,但照片的所有权应归属于消费者。

   因此,临桂的唐先生向工商局进行投诉后,执法人员进行了调解,唐先生从影楼要回了全部底片。

   近年,随着各种网络消费手段使用人群的扩张,网络营销也越来越红火。工商执法人员提醒消费者,网上团购商品时,需要格外谨慎。参加网购前,最好对商家有所了解,选择规模比较大且有一定知名度、信誉度较高的企业,对一些小的或新开业的商家,应尽量多地了解后再网购。另外,网购后的消费需要延期时,最好是亲自到商家处打印一份纸质的单据,以便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时,为维权留下凭证。

   工商执法人员还提醒,在与商家签订合同时,消费者要细看合同的每一条条款,发现有不合理的地方,要第一时间与对方商讨有关内容,包括拍照的婚纱和礼服套数、入册相片的张数、照片的版权归属、相册的尺寸和制作效果、是否包括外景拍摄、喜日婚纱是否免费借用等等,凡是能想到的都列入合同之中,并签订纸质合同。此外,保留所有的收费单据,一旦发生消费纠纷,有利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工商执法人员说,商家服务承诺缩水的投诉在总数中也占到一定比例,但因为有一部分消费者与商家事先并没有非常明确的承诺约定,最终吃了哑巴亏。工商执法人员提示,消费者在进行消费前,应该仔细看清楚合同条款,自己的要求应该在合同上写清楚,并约定服务缩水时自己拥有的索赔权利。

[PageNext]

透视影楼艺术照陷阱 这些“坑”为何屡禁不止?

   昨天,一位摄影师正在古南门前为顾客拍照。(记者 李凯 摄)

   这些“坑”就禁不了吗?

   如今,市区林林总总的婚纱影楼、摄影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蔓延开来,行业内乱象丛生,悬殊巨大的价格之争、花样繁多的名目、消费陷阱防不胜防、服务质量良莠不齐,使消费者步步面临“踩坑”的危险。

   随之而来的是相关部门的屡次整治,但艺术摄影行业这些“坑”为何就屡禁不止呢?

   与艺术“沾边”就该高价?

   婚纱艺术摄影、艺术照等在大众的眼里沾了艺术的边,多数消费者能接受比较高的费用。就拿影楼售卖的底片来说,20至30元一张已成了“行规”,大部分消费者甚至觉得这些费用应该支付。

   市民廖小姐说,婚纱艺术照有摄影、修图等艺术创作在内,自己拍也拍不出这样的效果,所以收费上的“艺术附加值”可以理解。

   不少影楼就是抓住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从拍摄的艺术性、创作性等方面“下功夫”,让消费者觉得几千块甚至上万元一套花得物有所值,甚至花钱买底片也是影楼的“合理”收费。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解放西路的4家大型婚纱摄影店。

   其中有3家影楼的工作人员明确告诉记者,所有入册的相片,消费者均可免费要其底片,但是,未入册的那些底片消费者则需要花钱购买。

   解放西路一家连锁摄影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消费者如果要购买未入册的底片,每张按30元收取。

   记者问,这些底片都是消费者在付款后的拍摄过程中产生的,应当属于消费者,为什么还要另行收费呢?

   对方立即打出了“艺术牌”表示,影楼为消费者提供的所有入册的底片,均是工作人员精心修剪制作的,而未入册的底片,也是摄影师、化妆师等工作人员付出了艺术创作、劳动力而成的作品,所以消费者如果需要,必须要支付一定费用。

   另一家影楼的销售人员则对记者说,该影楼就是以出众的艺术创作能力而知名,影楼会根据顾客的个性、爱好、外型等量身打造最美的艺术照,不会出现“千人一面”的尴尬,所以这个价格不仅仅是一套照片的价格,也包括整个艺术创作团队的付出,一套4000多元并不算贵。

   一套摄影产品利润几何?

   消费者花了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究竟是真享受到了摄影艺术,还是落进了影楼销售“艺术”的迷雾中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就要算一算一套婚纱照或者艺术照的利润到底有多少。

   “影楼的工作人员拿的钱基本都是底薪加提成的模式,一组照片有很多人提成,所以价格不可能太低。”一位在桂林从事了10年影楼摄影的摄影师石先生告诉记者,一般门店销售人员的底薪在1000元左右,每推销出一个拍摄套餐,可以提成3%—5%左右。

   而摄影师则能在拍摄的前期和后期都有所提成,前期提成一般是拍摄套餐价格的1%,后期则是从顾客买底片、做海报、画框等产品的价格中提成3%-5%,如果顾客不买底片,那么摄影师将少一笔收入。

   除了销售人员和摄影师外,化妆师、后期数码制作等工作人员也是通过套餐价格进行相应比例的提成。

   看似这块“蛋糕”分的人很多,但石先生告诉记者,即使是1999元这样的“平价”套系,影楼方面也能有至少1000元利润。

   “套餐价格的高低只是提供的产品档次不一样,对我们来说,利润空间都是有那么大的。”石先生说,高端套系的外景可以去海边,中端套系就去周边县城,低端价格的套系就到附近两江四湖出外景甚至不出外景,数码相机可以重复拍摄,化妆品可以重复使用,所以可以说,底片和化妆的成本是很低的,而所谓的艺术创作其实也只是个噱头,“影楼拍摄大部分走的还是流水化作业的路子,最多只在某些局部使用一些顾客的创意,大体上还都是影楼已经制定、搭配好的‘套餐’。”

   一位曾在影楼做过两年多销售的梁小姐说,当时她每个月的底薪只有800元,如果推销不出去产品,拿不到提成,那连生活都成问题。影楼内的销售员看业绩“吃饭”,一般能拿到2000—4000元每月,一般的摄影师能拿到5000—6000元每月,而高级摄影师或摄影总监有可能收入达到万元。

   “所以我们都会尽量推荐顾客购买产品,甚至与他们搞好关系进行回头消费。”梁小姐坦言,艺术的噱头、销售的热情其实都是有提成这根“鞭子”在后面驱赶着。

   各种促销“花招”如何看透?

   利润可观,影楼自然越来越多,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边刚打出低价战,那边就送出大礼包,各类影楼宣传、促销的广告也变着花样在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在解放西路,记者看到一家影楼打出了“拍照送话费,拍多少送多少”的广告语,于是以顾客身份进店咨询。

   影楼里,几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如果在该店拍婚纱摄影的话,无论花多少钱都可以得到相应的话费。记者问,这个活动是和哪一家通信商联合举办的?工作人员却说,该店的此活动跟通信公司没有任何关系。

   随后,这名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话费如何赠送的过程。

   原来,顾客参与此促销活动后,影楼会帮消费者在其手机上安装一个软件,然后帮消费者激活,再给消费者提供一些话费充值卡,这个充值卡内的金额可以抵扣当月套餐金额之外的话费金额,每个月限制消费额一般为60元。之后,消费者一旦需要充值,可以到该店来领取充值卡。

   记者算了算,该影楼最便宜的一套婚纱套餐,定价为2999元,如果参加此活动,就可获赠2999元的话费。

   市民李先生也在这家影楼咨询婚纱摄影价格,看了这个广告,了解相关情况后,他连连摇头。李先生表示,这个广告看起来很吸引人,如果真的和通信公司合作那还比较可信,但是只是帮顾客在手机上安装一个软件,就叫人感觉不可信。实际上这个软件谁都可以安装使用,获取话费和婚纱摄影活动毫无关系。“万一安装上去使用不了,或者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又无法继续,该怎么办?”李先生还说,这个话费的使用持续时间太长,而且中途可能还得跑影楼。

   促销无奇不有,但靠谱的真不多。已经从事婚纱影楼摄影6年多的吴先生,也向记者讲述了一些影楼摄影行业的猫腻。

   吴先生说,一些照相馆和影楼广告称拍婚纱照送价值不菲的旅游项目,吸引了消费者。

   他说,其实这只是一些旅游机构看重了婚纱摄影店的宣传效应,想到影楼把广告打出去,而影楼也觉得这些广告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双方都觉得有利,于是打出了这样的广告。

   消费者参与了这些拍婚纱照送旅游项目的活动后才会真正明白,其实影楼只是做了一件穿针引线的事,后续的事情都是旅游机构负责的,很多原本说好的“免费旅游”或者“特价旅游”最终都会以其他的方式让消费者掏腰包。而等消费者事后明白了这一点,已经晚了。

   一旦在旅游项目中出现了纠纷,消费者会认为,既然广告是影楼打出来的,就应该由影楼负责,但影楼往往会把消费者“丢”给旅行机构,事情难以得到解决。

   遇到这些“坑”我们怎么办?

   昨日上午,消费者蒋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他拍摄婚纱照时遭遇的一件烦心事。

   2011年10月底,蒋先生和女友在解放西路一家大型婚纱摄影店拍婚纱照。因为之前看客片时,蒋先生和女友决定到海洋乡银杏林去拍外景,当日,摄影师带着他们驱车前往海洋。

   不过,车子过了大圩镇没多久,就停在了路边的一片银杏林里。就在那里拍了一个多小时,摄影师告诉蒋先生,外景拍摄完毕了。

   从没去过海洋乡的蒋先生和女友以为这里就是自己要去的银杏林,所以也没有表示异议。

   没多久,朋友带着蒋先生和女友去了一趟海洋,他才知道当初自己拍婚纱照外景的地方根本不“到位”。

   “我们明明说要去海洋乡拍那棵大银杏树,结果他们随便找了一片银杏林就帮我们拍了,我们觉得受骗了。”蒋先生说,原本他和女友想为此和影楼较真,但是考虑到拍婚纱照本来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他们不想因此留下不美好的回忆,也就没再和影楼理论了。

   记者从市工商部门了解到,像蒋先生这样的消费者很多,考虑到拍摄艺术照就是为了获得一种美好的回忆,很多消费者即使曾与影楼理论,但大多最终选择了妥协,真正到工商部门进行投诉、申请维权的消费者比例比较低。

   “这与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不强有关,更多的时候消费者抱有息事宁人的心理。”工商部门有关负责人说,很多消费者因为不想把本来高兴的事搞得不高兴,如果影楼态度好一些,或者适当给一些小补偿,很多消费者就放弃了继续维权或举报,这也令影楼行业的很多不合理的潜规则得以生存下去。

   此外,很多消费者表示,相关部门对艺术摄影行业的监管尚需进一步完善、细化,切实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制定严厉的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这个行业“坑”多的现象。

   “积分年底清零”、“解释权归本店所有”等等这样的霸王条款在桂林市影楼大量可见,记者获悉,今年以来,市工商部门对市内的婚纱摄影行业多次进行整治,共清理叫停了20多条“霸王条款”,并对其中部分对消费者存在欺诈、不实宣传等问题的影楼进行了处罚。工商部门执法人员认为,除了消费者多学习一些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外,部门监管需与行业自律齐头并进,才能更好地净化影楼摄影行业在大众心目中“坑多”的形象。

[PageNext]

透视影楼艺术照陷阱 这些“坑”为何屡禁不止?

  昨天,一对青年男女正在拍摄艺术照。(记者 李凯 摄)

   短评

  无视诚信最终会“坑”自己

   陆汝安

   和全国诸多城市一样,桂林影楼发轫于上个世纪90年代,经过近20年的发展历程,按理已经算是一个相对比较规范、成熟的行业。然而,消费者居高不下的投诉表明,这个行业成熟有余却规范不足,让消费者闹心、堵心的事情依然不少。

   就说这个底片归谁的问题,以前纠纷多是因为法律上没有做出明确规定,所以影楼、消费者各执一词。现在《广西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已经明确规定“经营者提供服务后,照片、底片、数码相机存储的数据资料等,不得自行保留和擅自传播”,根据这个规定,除非事先特别约定,底片理所当然要归还消费者。但就是在法律已经明确的情况下,让人遗憾的是依然有影楼试图通过扣压底片,来向消费者索取额外的费用。

   不可否认,影楼行业之所以屡现失范现象,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近年来这一行业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在利润不断摊薄、生存不易的情况下,一些影楼于是铤而走险,通过设定霸王条款、做手脚欺骗消费者等手段来维持运转。而且影楼以拍摄婚纱照为主,很多时候属于一次性生意,一些短视的经营者因此非但不注重口碑的塑造,反而抱着“一口咬出油”的心态,无视诚信经营的底线,做出种种侵害消费者之举。

   但任何一个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都建立于尊重消费者利益的基础上,总是想着通过违规手段来榨取消费者,也许可以换取暂时的收入和利润,但最终却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但不利于自身的长远经营,进而更损害了整个行业的诚信度、健康度。一些影楼从业者的种种不规范之处,表面看是伤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实际上最终会害了自己和行业,实乃得不偿失。

   要在趋于饱和、竞争激烈的影楼市场生存下去,需要的不是歪门邪道,而是在诚信经营的基础上,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更具艺术特色的服务,打造让消费者信得过的品牌。这样的影楼,理应成为行业的主流,成为行业的正能量。

   (记者 阳颜 秦丽云 通讯员 李亚娟 李俊瑜)

来源: 桂林晚报

官方微博:@全影网 https://weibo.com/7192com

官方微信:想在手机上获取最新鲜资讯吗?添加全影网官方微信:www7192com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果本站有涉及侵犯您的版权、著作权、肖像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0536-8337192),我们会立即审核并处理。

我要评论

当前已有loading...个参与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名企招聘

人才求职

婚纱摄影

人才网X 关闭

扫描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