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招聘指导 >温州节后逢招工潮 新一代求职者的三个“不想”

温州节后逢招工潮 新一代求职者的三个“不想”

文章来源:其他网络   我要投稿  

        节后又逢招工潮,各大劳务市场里不时涌现出年轻的新面孔,不管是青涩或老成,“80后”至“90后”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温州求职的主力军。

  市职业介绍指导服务中心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在我市的求职人员中,学历初中以下、高中、大专比例分别是97.23%、2.63%、0.14%,到去年变化为92.16%、7.29%、0.56%。用人单位对初中以下学历的老一辈民工,招用比例逐年在减少。

  面对新一代的年轻求职者,即使不少企业逆市加薪,使出浑身解数大打福利牌,不少人似乎不为所动。那么,他们期待怎样的工作岗位,对未来又是一个怎样的期许?记者日前走入他们中间,记录他们求职的心路历程。

  “不想打一辈子工”

  为了招到人,不少企业大打“福利”牌,诸如“探亲来回报销车票”“带薪休假”“节日派发红包”等福利,均写在了招聘简章中的显眼位置。

  站在天骄笔业的招聘摊位前,黄万荣只是作了简单的询问后就离开了。

  “福利待遇不错,但岗位不是我想要的。”面对记者的采访,黄万荣答得很干脆。

  今年27岁的黄万荣,初中毕业后随父母辗转沿海各大城市务工,先后从事店员、机械加工和司机等多种岗位。2010年来到温州,略懂电脑的他在一次偶然机会接触到了淘宝网,便和一群年轻人在淘宝网上从事温州鞋企库存的皮鞋经营。随着业绩步步见好,熟悉流程的几个帮手,找到货源后拉走了顾客自立门户,这个团队最终解散。

  虽然几次从头再来,却没有以前的那般幸运,还捣空了几年的积蓄。再创业不但要有先进的商业模式,更要有充足的启动资金,这对他来说都不容易。

  一番思量后,他决定暂先加盟求职者行列,等积累资金和人脉后东山再起。站在市职业介绍指导服务中心的求职市场里,他的求职目标相当明确,那就是有保底工资的营销岗位,他说这是建立人脉关系的最好途径,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次提升和挑战,“温州有廉价商品,有大力支持电商的优惠政策和强大的购买力,只要把握好时机,今后一定会有机会。”黄万荣对未来很期待。

  “不想变成‘机器人’”

  几天下来,虽然没有觅得合意的工作,站在求职大厅里,来自安徽阜阳23岁的陈小亮依然一脸从容。虽说是首次来温,但近年来沿海城市持续的民工荒让他对未来的岗位充满诸多期待,月工资2500元以下的工作基本不考虑,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的也不想考虑。

  很快,一家位于市区南白象橡塑注塑公司开出的每月3400元至7000元的“注塑打样”岗位引起了他的兴趣。

  陈小亮似乎没有被高薪所动,而是对招工简章里的社保、加班费、出勤奖、餐补、夜班补贴和带薪休假等问题问得相当仔细,这些福利是否包括在月工资中,是否会写进劳动用工合同等细节是他最关心的,直问得招聘人员不时向领导请示,不耐烦之际干脆以“进来不会亏待你”来作回答。

  模棱两可的答复让陈小亮感觉有些不踏实,权衡之下还是放弃了这家公司。

  “有些企业为了招到人,说得比做得好,不菲的月工资,往往要加很多的班才能拿到。”陈小亮说,五天前被一家位于梧田蟠凤的服装企业开出的“四天一休息”的福利吸引,去了厂里后知情人告诉他,所谓休息,是指当天晚上不加班,只需工作十个小时,这才恍然大悟。

  有了这次经历后,他对企业开出的福利并不全信,他说宁可先观望也不急于就业,他不想被人忽悠,更不想变成只会工作的“机器人”。

  “不想再这么漂下去”

  农历正月十一,在龙湾蒲州街道原经济技术开发区邻里中心附近一条招工马路上,招工摊位一字排开。站在人群中的戴雷雷一身休闲红色风衣搭配一条棕色围巾、一个蓝色双肩包,打扮颇为时尚。

  这位爱吃麦当劳的“85后”,曾是我市一家知名餐饮店的店长,去年底与主管在工作中起争执,血气方刚的他愤然辞职。

  辞职,求职,再辞职,在温州五年打工岁月中,他一直这样重复着,做过鞋包工、烫熨工、客服、业务经理等多种工作,阅历可谓丰富。聊起往昔的打工经历和对温州的评价,可谓爱恨交加。

  “温州季节性用工现象较明显,旺季时大量招工,淡季时随时辞工,员工没有归属感。”戴雷雷说,曾经有一年因为生产淡季,他被双屿一家鞋企辞退,从这以后他对制造业没有“好感”。

  “特别是服装企业加班太多,为不流失员工,采取克扣一定比例工资,年底返还制度。”戴雷雷愤愤地说道。

  今年春节回家过了年,父母在当地为他物色了一事业单位办公室临时工一职,但很快就被他拒绝了。他说,这种激不起任何激情漪涟的日子,不是他想要的。

  正月初八开始,先后在深圳、厦门、义乌等地开始他的寻梦之旅。一路下来还是回到温州,一番比较后他认为这几年温州的务工环境今非昔比,讲义气和诚信的老板多了。年初在和一位老同事聊起时,无意中得知餐饮店的一位员工因为家人生病急用钱,老板二话没说让他预支几个月的工资,让他有点小感动,他也后悔当初的意气用事辞职。

  如今站在这里求职,他说想找份稳定的工作让自己沉淀下来,不想再这么漂下去,如果没有中意的岗位,他想找老板谈谈,重回这家餐饮店。

  拿什么留住年轻一代

  “找不到中意的工作会回家吗?”在各大劳务市场,面对这样的提问,大多数年轻的求职者并未给出明确的答案或者干脆说不知道,显然这个话题对他们来说多少有点苦涩。

  据市职业介绍指导服务中心统计,近年来求职大军中,“80后”“90后”的比重大为增加,逐渐成为温州务工队伍的主力军。尽管城乡的收入差距随着国家对“三农”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在日益缩小,但对于前来求职的年轻务工者来说,他们或多或少都怀揣一个难以释怀的“城市梦”。

  来自江西九江市的“90后”求职者周卫卫坦陈,这几年不少沿海企业向内地迁移,温州务工的平均工资水平并不比家乡高,扣除房租甚至相差无几,但这并没有使他产生回乡的念头。他喜欢上网,喜欢喧嚣的城市生活,最主要的是温州有许多商机和这座城市的活力,这是家乡所不能比拟的。

  在和他们的对话中,记者明显感到农村的语境已经跟他们渐渐疏离。相当一部分人从小随着父母辗转各大城市务工,成长的环境完全不同于农村的孩子,离农业、农村已渐行渐远,这或许是大多数人难以回答的主要原因吧。

  不可否认,新生代农民工有知识、有理想,不甘平庸,是“温州创造”的生力军。面对新一代的务工者,不由得让人深思:我们拿什么吸引年轻一代。

  依稀记得有一年春节,媒体发布的一张19岁的务工者背着100斤的背包和帐篷徒步七天七夜回家的图片,让人心酸不已。不得不承认,家始终是外出务工者最温暖的“港湾”,纵然在外受尽委屈甚至是苦难。

  如果他们为之奋斗的城市,能让他们感到家的温暖,相信民工荒难题自然迎刃而解。

官方微博:@全影网 https://weibo.com/7192com

官方微信:想在手机上获取最新鲜资讯吗?添加全影网官方微信:www7192com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果本站有涉及侵犯您的版权、著作权、肖像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0536-8337192),我们会立即审核并处理。

我要评论

当前已有loading...个参与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名企招聘

人才求职

婚纱摄影

人才网X 关闭

扫描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