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之不朽摄影精神《木轮车的记忆》
2015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之不朽摄影精神《木轮车的记忆》
2015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之不朽摄影精神《木轮车的记忆》
2015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之不朽摄影精神《木轮车的记忆》
2015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之不朽摄影精神《木轮车的记忆》
2015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之不朽摄影精神《木轮车的记忆》
在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有这么一组人文纪实摄影作品,它承载着一位摄影师的十五年的寻秦之梦。黑白分明的色调,贫瘠荒凉的山坳,山民最真实的生活场景,木轮车犁出的深深浅浅的沟壑,勾勒出一幅幅用心血造就的至真之作。这就是来自陕西咸阳的摄影师邓海历时十五年创作的《木轮车的记忆》。
2001年,邓海老师只身来到陇南山区,他想要亲身体验大秦帝国先祖的发祥地人们当地的生活,为他们留下从游牧到农耕的最后影像,实现自己心中埋藏已久的梦想。邓海走进大山中,看到那里的人们,还在使用着先秦遗留下的木轮车进行耕作。而山村里的青年人都已走出大山,前去远方打拼他们的未来,他们一满18岁就离开村庄,留下一些老弱病残在村庄里,苦苦艰难的支撑着一方天地。
邓海老师看到山民们的艰苦生活,深受震撼,他坚持用镜头,用他的十五年来记录山民们的最真实的生活。他在过去的十五年内,无数次去到宕昌县深山中,借宿于当地山民家中,了解山民最本真的生活。他去的时候经常会下雨,有时候连续下半个月的雨,一直看不到晴天。而在大山深处,由于道路不通,一下雨就得封山,山外的人进不了山,而山内的人出不去山。邓海老师又患有糖尿病,得随时补充糖分,所以很多时候会很不习惯。甚至有一次邓海老师和他的影友们在苇子坝拍摄时,因为找不到吃饭的地方,而邓老师此时血糖又低,无力行走。看到地上有一粒蚕豆,他捡起来顾不上擦洗放进嘴里就吃了起来,嘴里还念叨这是谁,干嘛不多掉几粒。
在采访时,邓海老师讲到动情之处,想到老乡们的艰苦生活,甚至会红了眼眶。邓海老师家中属于工薪阶层,有时候生活不顺时,一想到那个地方山民们的艰苦生活,邓老师就会和爱人说,我们的日子就像在天堂。这几年邓老师不再单枪匹马去到深山里拍摄了,他带着一些影友一起前去拍摄,看到山里艰苦的生活条件,邓老师和他的影友们一起组织为山民们捐款赠物,有人回来之后将拍摄的当地山民生活的照片发到网上,也引起不少人的关注,很多人也表明要下次再去,也要捐款捐物。邓老师和他的影友们回到城市,每当想起山民的生活都会感到很不舒服,所以他们就一起为山民募捐,募捐了很多衣服、生活用品,并寄给山民。渐渐地,山民们熟悉了邓海老师们的存在,他们早已和村民打成一片。今年开始,国家已为山民开始铺路,木轮车也改为了胶轮车,山民们的生活在慢慢变好,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而邓海老师《木轮车的记忆》也成为了最珍贵的回忆。
最珍贵的回忆,木轮车独有的记录,邓海老师不朽的摄影精神,构成了《木轮车的记忆》这一写实作品。《木轮车的记忆》,是邓海老师十五年的心血结晶,更是2015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不容错过的诚挚之作。
《木轮车的记忆》属于当之无愧的。
邓海老师花费了十五年
陕西咸阳。《木轮车的记忆》表达的是甘肃陇南山民们的一种最真实的生活方式。摄影师邓海历时十五年的呕心之作依然贫瘠,特别辛苦,条件很艰苦,居住条件差,交通特别不发达。坐火车到达天水,长途车到宕昌县,苇子坝只能靠步行。
邓老师喜欢用黑白摄影方式将现实世界抽象化,他说用简朴黑、白和灰的影像语言,可以赋予表现对象一种灵魂,使得画面更加单纯明净,更加能靠近人的心灵。《木轮车的记忆》黑白灰的色调,让整个作品视觉冲击力更为强烈。(记者 杜利勇 曹淑玉)
官方微博:@全影网 https://weibo.com/7192com
官方微信:想在手机上获取最新鲜资讯吗?添加全影网官方微信:www7192com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果本站有涉及侵犯您的版权、著作权、肖像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0536-8337192),我们会立即审核并处理。
近日,2024至2025赛季国际雪联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
在影视制作、表演现场、综艺录制等高度协作的专业领域,无线通信
近日,亿欧智库发布“2024新国货CoolTop100品牌榜”报告及榜单,
扫描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