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影楼摄影 >摄影技巧 >叶明文:平遥归来说平遥

摄影技巧 叶明文:平遥归来说平遥

文章来源:其他网络   我要投稿  


文/叶明文

叶明文:平遥归来说平遥


2015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开幕现场  


平遥大展的首要精神是什么?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从规模上讲是中国第一,也是世界第一。仅是柴油机厂或者棉织厂展区,大约相当国内其它大展的总容量。对于小而美的展览,其精神有学术性的、有收藏性的、有主题性的。做一桌精致小餐容易办到,张罗一场百人大宴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平遥大展没有过份强调大师,也没有拒绝成长中的摄影人,你的展区隔壁很可能就是大师作品或大奖作品,所有人都在一个平台上展示自己,她给所有参与者是一致的待遇,这点特别可贵,对于平遥如此庞大体量的展览,她的首要精神就是:包容性!正式这个包容精神,让那些原本平常的摄影师、策展人经过平遥大展的洗礼而得以闪光。


平遥大展艺术总监张国田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的一句话:平遥大展是包容的!接受所有的观点!


叶明文:平遥归来说平遥


平遥大展艺术总监张国田先生在接受采访



在平遥看展,你就是评委!

在整个展览期间,听到一些关于作品或展览的微词:好的作品或好看的展览不多。这种评价过去年年都有,如果说平遥大展像一处森林的话,难道会没有几株良品大树?今年平遥数据:参展摄影师2116人,展览483个,作品数17827张。把“不多”这个词,量化为5%算是非常苛刻了,那么:优秀的摄影师是106个,优秀的展览24个,优秀的作品891幅,数量很可观。

换句话说,平遥有如此多的作品和展览,需要看展览的人去发现,用心去甄选出来,你在看展,就是担当评委的角色。见贤思齐,作为摄影师,选出你认可的作品看齐,不喜欢的搁置在那里,根本不必浪费时间去抱怨展览。一座矿山,你用心去挖,带回的可能金子;你走过路过浅浅的挖几下走了,带回的就是空铲子和一堆抱怨。

大奖是你我心中永远的痛,永远的爱,永远的关注

去了或未去平遥,你都会关注大奖作品,因为它的特殊性而牵动许多人的神经。2015平遥大奖作品,引发的争议更大。我不了解终评程序,也不知道哪些作品被初评出来进入终评,最后PK的作品是哪些,评论评选本身没有意义,我们必须尊重评委,尊重评选结果。


叶明文:平遥归来说平遥


《丝路-印迹》 吴健


这里向《丝路-印迹》致敬的同时,说一说作品本身。《丝路-印迹》海报图选的那张照片,是整组中最接近风光的糖片,难以理解如此的标志性选片,它是对整组作品的破坏,没有这张会更好。

其二:作者在拍摄丝路历史古迹,为什么要选择特殊光影和强加的色彩,去修饰和遮盖灿烂的文明,让她失去本来面貌。从上述二条判断:《丝路-印迹》出发点是风光对纪实的嫁接,而非纯粹的、严谨的历史记录,缺乏纪实灵魂。整组作品徘徊在景致和记录之间,似乎都不想割舍,如果坚定地走一种方式要比现在的结果好。室内拍摄的部分作品因为没有光影的干扰,反而显得厚重和有力量。

能够被评委最终定格为大奖作品,推测理由:1符合当前的时代特征 2作者拍摄的时间和空间有跨度 3和它PK的作品有更多瑕疵。我确信作者不是奔着获奖来的,上天给予的奖励,既是对他过去坚持精神的一种回馈,带来不同的声音也是对他未来拍摄的修正和鼓励。


《高中生》的得失

位于棉织厂古建东院内的《高中生》展览,大约在50平米范围内,放满了课桌,两边堆砌书本,四周标语醒目,在陈列的中间零星的有几张大照片。展览头2天是周末,许多中小学生集体来看展,他们激动、兴奋,因为没有想到摄影还能替他们呐喊!不知不觉中,夺人眼球的陈列装置,现场效果的渲染传播,《高中生》获得许多点赞,从这个意义上说是成功的。

我先后三次进入《高中生》展区。奇怪的是,每次停留都无法超过2分钟,就从边门走出去了,直觉告诉我,《高中生》是一个好的装置艺术展,不是一个好的摄影展。过度拥挤的装置,掩没了照片本身。


叶明文:平遥归来说平遥

王向阳 《高中生》

后来从微信中系统地看到《高中生》的照片和说明,王向阳的拍摄确实很感人,用了3年时间,记录高考压力下的青春梦想、岁月生活,属于新闻手法的采集方式、传统纪实语境下的上品佳作。《高中生》在本次大展与各个重要奖项无缘,应该说:得在策展,失在策展。

如果《高中生》的展览重新规划,把现场陈列这个部分保持,将隔壁一间大空间加上,用来陈列全部照片的文字说明,那么,整个展览的装置空间和摄影作品占的空间比例协调,和谐有序,让观众:既能惊艳于展览氛围,又能震撼在照片之中,那将是完美的摄影展!


策展人有必要克制使用装置的权力

策展很像做菜。一道菜做的好坏,菜的选配是主体,最重要。添加少许的葱、姜、蒜、盐和味精等,适当的火候,成就美味佳肴。如果添加的葱、姜、蒜、味精成了主体,这道菜,还能吃吗?

近年,摄影装置因素使得策展获奖,摄影展览中便有掀起大规模的装修、装置和行为艺术的现象。本末不能倒置,用于吸引眼球的部分,其所占比例要适度,应有利于提升照片的气场,不能压制照片的观看。

策展人的着力点是编辑照片、解读照片、排列顺序、研究照片大小和空间的比例、营造整体观看效果。策展的核心是尊重照片、尊重观众。适度的现场装置应服从照片的需要,是点缀,是陪体。

2015平遥大展中,陈小波策展的《水殇》装置的比例适宜;门晓燕策展的《个性飞扬》整体设计舒适;朱炯策展的《家庭相册》的拐角配置很温馨;中国文化和历史CCH小组展的局部功能和照片的关系相应并为观众提供休息等等,值得借鉴。


叶明文:平遥归来说平遥


《家庭相册》展览现场


印象中比较喜欢的照片

由于时间的关系,这次没有看完平遥的全部展览。除了哪些获奖的作品之外,现在把柴油机厂、棉织厂中,我相对喜欢的部分摄影师列举出来。

有新气象的摄影师:李志国的《重生》、仝丹奇的《象.无形》、柴继承的《玄境》、赵珊珊的《失语者》等。有天赋感受力的摄影师:于家睿的《吸引》、沈乐璇的《生于毫末》,有实在内容的纪实:张伟《大运河》、王向阳《高中生》(通过微信看到)、胡冰《烽火岁月》。国外摄影师:意大利的福特-米凯拉的《几何形状》,李松姬的《妈敉》,安娜-福克斯的《融情》、吴硕坤的《教科书(哲秀与英姬)》等,另外还有许多好作品忘记拍照,也记不起来名字的摄影师不再列入。


叶明文:平遥归来说平遥



李志国《重生》


叶明文:平遥归来说平遥



李松姬《妈敉》


叶明文:平遥归来说平遥


柴继承《玄境》  具备独立、理智、引领的精神,总是离群和孤独的。



土仓中的新一代

高校摄影有二个极端现象:1每年都会有极具创新的作品,2有很多接近复制知名作品的现象。摄影教学中模仿阶段不可避免,在三四年级期间,教学是重点要转向到学生独立感受中来,老师的责任不再是输入和传授,而是发现他们的潜能并将之扩大成章。

从今年来展的院校看,比较好的作品来自:西安理工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天津美院、北京电影学院、上海师范大学、黄河科技学院的作品等整体质量比较高。


叶明文:平遥归来说平遥


西安理工大学 张慧株《被包裹的城市》



未来的中国摄影

过去的15年,中国摄影界形成二条重要线索,一个是批判类的摄影,一个是景观类的摄影。二条线索有互为交错的地方,主要是受世界当代摄影思潮在中国的传播影响,以及中国社会变革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在摄影中的投射。因为摄影师是社会角色,不可能超越时代在他们身上打下的烙印。

戴翔的《清明上河图》在连州获奖是批判类摄影的终结者;张克纯的《北流活活》在阿尔勒获奖是景观类摄影的终结者。许多人的努力将这二条线索画上完美句号,每一个潮流都会浪尖处熄灭,会被下一波大浪所取代。未来的中国摄影正在酝酿一个新的亮点,这个亮点或许已经有点火花,发生在平遥或其它各处,需要有敏锐的评论家或策展人将她厘清。

中国当代摄影迅速崛起和新锐们的不断涌出,其规模、其深度都基本和世界同步,所以,一线的理论家、评论家应该是发出自我判断的时刻,在尊敬西方理论体系的同时,可以将焦点放在国内当代摄影的梳理和研究上,描绘出中国摄影的独立学术体系。

曾经的中国摄影是追随者,现在摄影的数量和质量,可以成为一定条件下的引领者。平遥是一个传奇,她为摄影的发展做了长期的基础铺垫,我看到许多知名摄影师的履历中都有平遥的足迹,续写传奇要靠每一位摄影师、策展人、理论家,回馈平遥最好的方式不是旁观者,而是继续成为参与者。


叶明文:平遥归来说平遥


福特-米凯拉作品


叶明文:平遥归来说平遥


颁奖典礼


官方微博:@全影网 https://weibo.com/7192com

官方微信:想在手机上获取最新鲜资讯吗?添加全影网官方微信:www7192com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果本站有涉及侵犯您的版权、著作权、肖像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0536-8337192),我们会立即审核并处理。

我要评论

当前已有loading...个参与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名企招聘

人才求职

婚纱摄影

人才网X 关闭

扫描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