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影楼摄影 >摄影技巧 >摆布与重现----晚清摄影中的生活百景

摄影技巧 摆布与重现----晚清摄影中的生活百景

文章来源:其他网络   我要投稿  

在摄影术发明之前,中国仅仅存在于西方的文字和版画中,这个东方大国在西方人的想象中充满着幻想和神秘。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迫使中国五口通商,打破了其闭关锁国的状态。随着中国社会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更多的西方摄影者获得了在中国境内拍摄的特权。大量的能反映出现实状况的影像随着传媒业的发展,特别是印刷业的进步,进入了西方民众的视野中,改变了他们对东方世界的观念与想象。就是在这种不断被观看不断被采集的过程中,西方重新构建了对东方这个文明古国的形象。就像萨义德所说的,东方是欧洲文明和语言之源,是欧洲文化的竞争者,是欧洲最深奥、最常出现的他者。


摆布与重现----晚清摄影中的生活百景



华辰拍卖2015秋拍拍品:佚名 古琴与淑女,1890s,蛋白照片。


随着视觉传达的需求以及摄影商业化的发展,晚清的摄影师及照相馆开始聘用模特、设定身份、摆布背景,然后拍摄了大量地迎合西方社会的口味的诸如三寸金莲、贩夫走卒、囚徒、青楼女子等流行题材的“人文风俗照”,在照相馆大量兜售,并印制成明信片全世界发行。这些影像制造出一种奇观化的场域来满足胜利者的心理满足,以及对异国情调的猎奇,从而得到自我主体身份的认同感。在这时个体与身份、和价值也逐渐通过摄影图像被解构重现。


1870-1880年代,摄影在中国进入了第一个蓬勃发展时期,约翰·汤姆逊(John Thomson),威廉·桑德斯(William Saunders)及中国摄影家阿芳等摄影家他们或寓居于文化交流与经济发达的通商口岸长期经营的照相馆,或旅行中国拍摄各地民风民俗,在相机还未小型化的时候,他们的采集方式更像执导式的摄影,通过摆布与设计制造了一幅幅充满现实性和戏剧性的底层社会图像,在西方世界广为传播,成就为早期中外摄影史上的名家而誉满全球。


鉴于在影像收藏市场中,清末人文影像一直是最为丰富与最具增值潜力的板块。因此2015秋拍我们在此次秋拍特别推出了“晚晴百景”专题,通过中外摄影名家及照相馆的经典作品展示清末社会、人物、生活与风俗。其中威廉·桑德斯拍摄的修鞋匠与小贩、抬轿者、念经僧人等照片,通过棚内摆拍反映清末各行各业的生活百态。阿芳拍摄的三寸金莲与小脚女人坐像,运用了摄影蒙太奇的手法,用特写与全景两张照片反映了裹小脚这个中国特色的风俗与文化。约翰·汤姆逊拍摄的香港外销银商铺,反映了清末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融。这些影像不仅作为摄影史的名作记录着中国摄影的发展与进步,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清末视觉文本。


官方微博:@全影网 https://weibo.com/7192com

官方微信:想在手机上获取最新鲜资讯吗?添加全影网官方微信:www7192com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果本站有涉及侵犯您的版权、著作权、肖像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0536-8337192),我们会立即审核并处理。

我要评论

当前已有loading...个参与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名企招聘

人才求职

婚纱摄影

人才网X 关闭

扫描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