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历时3年跟拍 湖北摄影师记录“最后的烧炭人”
图1:从土窑里捞灰炭
图2:将烧制的红炭埋在湿灰里
图3:锯炭
湖北摄影师周新仕用3年时间,跟随一群烧炭人的脚步,用影像记录行将消失的烧炭技艺。3月1日,这批摄影作品在汉艺空间展出。
白居易《卖炭翁》中写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烧炭在中国已有数千年历史,人们将树木砍伐后放入土窑中高温烧制成板炭。由于环保原因,烧炭在很多地方被立法禁止,这一行业正面临消亡。
周新仕是湖北宜昌当阳市一名公务员。2012年,他得知当地有一群烧炭人,而土窑木炭烧制手艺及其传承难以为继,便决定用影像记录。当他在当阳偏僻山区找到那群烧炭人,激动地按下第一个快门时,却遭到严词拒绝。周新仕说:“他们的反应非常激烈,因为在当地,烧炭这个行业已被明令禁止。”
周新仕决定再去一次,带上了食物和酒。“刚开始,他们也是有所防备的。领头的问我,你怎么又来了。我告诉他们,我带来一些吃的,只想和他们聊聊天、喝喝酒。”饭桌上,这些淳朴的烧炭人不再“设防”,他们被周新仕的真诚打动。领头的何传龙家里三代人都是烧炭工。他说:“周老师,你拍吧,今后想怎么拍就怎么拍。”
从此,周新仕成了烧炭人的朋友。他利用业余时间,跟随烧炭人翻山越岭,和他们同吃同住,一路拍摄烧炭各个工序。“他们的生活非常艰苦,窑内温度高至1000℃,烤得人受不了。特别是5月—7月,是烧炭人最难熬的时间”。拍摄期间,周新仕写了5万多字日记,记录拍摄过程、烧炭人的艰辛生活。
这次展出的38幅作品是从数千张照片中选出的。“烧炭这门技艺,据说在福建、浙江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后,我希望力所能及地做这项技艺的国家级申遗工作。”周新仕说,“接下来,我还要拍摄烧炭人的生活和家人。”
展览策展人、著名摄影批评家黄一璜评价说,周新仕这组《最后的烧炭人》,镜头真实、不粉饰,也表达出拍摄者个体的关怀,有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记者周璐)
(编辑:闵任之)
官方微博:@全影网 https://weibo.com/7192com
官方微信:想在手机上获取最新鲜资讯吗?添加全影网官方微信:www7192com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果本站有涉及侵犯您的版权、著作权、肖像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0536-8337192),我们会立即审核并处理。
近日,2024至2025赛季国际雪联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
在影视制作、表演现场、综艺录制等高度协作的专业领域,无线通信
近日,亿欧智库发布“2024新国货CoolTop100品牌榜”报告及榜单,
扫描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