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影楼摄影 >摄影技巧 >激动!再穿“军装”敬礼照相95岁老人流泪

摄影技巧 激动!再穿“军装”敬礼照相95岁老人流泪

文章来源:其他网络   我要投稿  

   原标题:再穿“军装”敬礼照相95岁老人流泪

激动!再穿“军装”敬礼照相95岁老人流泪

激动!再穿“军装”敬礼照相95岁老人流泪

激动!再穿“军装”敬礼照相95岁老人流泪

  14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加入中国,先后在红军一军团二营八连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任勤务员;

  在冀鲁豫军区11军分区当骑兵连战士;

  在16军46师当财务科员;

  曾经参加过平型关战役等;

  解放初期,在云贵地区参与剿匪。

  这是锦州义县95岁老红军梁福林参军经历的缩影。虽然在部队担任勤务员、电台架线员一类后方的工作,没有太多的惨烈战斗的经历,但是一样磨炼出他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红军本质。

  在教育子女时,他严格要求,不允许子女通过自己走“后门”,在他的教育下,4位子女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兢兢业业,工作出色。

  穿上“军装”拍照时,老人眼里带泪。

  由于老人年事已高,记忆力衰退,只能通过一些手势和简单的词语进行沟通,采访过程中主要由其儿子讲述经历。

  挪步费劲儿听军中口号就“有劲儿”

  “一二一,一二一,立——定!”在梁福林的家门前还未等进门,记者便听见屋内传来了这样一声声的口号。

  敲开房门,梁福林的小儿子梁晓义将记者让进室内。

  梁晓义讲,父亲已经95岁高龄,记忆力有些衰退,只能通过一些手势和大声地说简单的词语沟通,以前的事情,父亲已经记不起来了,但是身体还不错,能在别人的搀扶下行走。“刚才我父亲在椅子上要到沙发去休息,我把他扶起来后,却不迈脚,我就喊‘一二一’的号子,我父亲现在几乎什么都想不起来了,但是唯独这个号子,他记得非常清楚,每次我一喊,他都会随着节奏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梁晓义说罢,继续喊着口号,扶着老父缓步移向沙发,梁福林步幅很小,但却非常坚实有力,随着“立定”两个字出口,老人的右脚站定,左脚稍稍抬起向右脚并拢落下,曾经简单的动作,现在完成起来已经有些吃力,从中依稀可见老人当年在部队的风采。

  梁福林在沙发落座,气色不错,十分有精神,体型偏瘦,曾经一米八几的个头儿如今已经显得矮了很多,头顶留着极短的稀松白发,皱纹布满了面庞,几处“老年斑”,褶皱的双手显示沧桑岁月在老人身上留下的痕迹。

  虽然有沙发靠背,但是老人仍旧直立端坐,一双眼睛明亮有神。

  给电台铺设电线鞋子都跑丢了

  梁晓义说,前几天,老人原来单位组织爱国教育,做了一些红军时期的“军装”,也给他父亲做了一套,送来时,父亲穿上很高兴。

  听说记者要给老人照相,梁晓义取来衣服给老人换上。

  几分钟后,梁福林穿好了这身“军装”,戴着一顶嵌着红色五角星的帽子坐在椅子上,梁晓义蹲在地上给老父亲缠绑腿,原本有些驼背的梁福林顿时挺直了腰板,目视前方,一位英姿飒爽的“战士”再次出现在面前。

  在记者端起相机时,梁福林缓缓地抬起右手,十分吃力地并拢右手的手指,指向眉宇间,颤抖地做了一个军礼!这时儿媳郝艳菊拿出张纸巾来到老人面前,轻轻地擦拭梁福林的眼角,记者发现,梁福林嘴唇微微抖动,双眼已经流下了两行热泪。

  梁晓义讲,父亲因为在部队的兵种原因,并没有多少在前线奋勇杀敌的经历,多是在后方做些勤务,还有就是给电台架设电线,虽然是在后方没有与敌人正面交锋,但是梁福林一样将自己的工作视为战场。

  有一次在战斗打响时,他负责铺设电线,结果他一边摇电线盒子,一边奋力奔跑,结果在铺完电线后,发现一只脚的鞋都跑丢了,自己竟然还不知道。

  最爱看战争题材电视

  梁福林的老伴儿在20年前已经去世,他现在与小儿子梁晓义住在一处,每日大概9时左右起床。儿媳郝艳菊会给他准备一杯蜂王浆水,一杯冲了鸡蛋的牛奶,几块蛋糕。老人胃口还不错,基本都能吃光,午餐和晚餐喜欢吃面食,馒头面条几乎天天吃,因为是山西人,前些年每顿饭都吃些醋,现在牙口不好,醋也就不怎吃了。

  前几年,梁福林还能下楼溜达,白天在室外晒晒太阳,到小广场转悠转悠,去茶馆喝喝茶,唠唠嗑,现在基本都是在家活动。

  梁晓义说,前些年父亲患了脑血栓,去医院治疗过,现在基本记不住事了,每日早餐过后习惯把电视打开,让老人看看热闹,“早些年在父亲记忆力好的时候,非常爱看战争题材的电视,每当看到击毙日寇的场面都会热血沸腾,一边看一边说,这日本鬼子太坏,打死这些小日本!”

  受父亲影响 俩儿子都参军

  梁福林膝下有两儿两女,大儿子和二女儿在义县粮库工作,大女儿在葫芦岛船厂,小儿子在义县火车站工作。

  梁晓义说:“父亲对我们几个要求很严,上学的时候要求我们不能打架,即便有理也不行,只要是打架,回家肯定挨打,骂人也不行,父亲常说,做人要诚实,绝对不能撒谎。”

  梁晓义年少时相对于大哥来说要顽皮一些,有时候也不听父亲的教诲。他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因为自己心爱的木制玩具被人借走没有归还,他去讨要,结果还回来时,他发现玩具已经坏掉,于是和小朋友理论,结果对方称原来就是这样,梁晓气不过,与小朋友扭打在一起,最终被他压在身下的小朋友终于承认了错误。

  梁晓义回到家,一进门,父亲梁福林便发现他脸上有一道道被抓伤的红印,于是就问他是怎么回事,梁晓义将原因说了一遍,因为制服了小朋友,他原本以为父亲能够夸奖他一番,结果他父亲抄起鸡毛掸子,照着他的屁股就是一顿猛抽,父亲再一次对他说:“不管什么原因,你在外面打架就不行!”经过这次印象深刻的挨揍,梁晓义从此后没再打过一回架。

  回想起往事,梁晓义说道,是父亲的话,让他养成了大气豁达的性格,也正是因为自己的这个性格,使得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结交了很多朋友,受益匪浅。

  在父亲的影响下,梁晓义与哥哥都参军进入部队生活,梁晓义当了5年兵,他说,1984年底,当时他16岁,正要进入社会工作,但是父亲却执意要让他去部队锻炼,结果拗不过老人,他去吉林通化父亲曾经效力过的部队参军,一去就是5年,在开始的阶段,他感到部队生活太苦,和父亲要求调回到本地,结果被梁福林一口回绝:“不行,绝对不能从我这走后门!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坚持走下去!”梁晓义就在部队踏踏实实地当了5年兵,而后回到义县工作,对此他也非常感谢父亲的决定,部队的生活对于他来说也是一笔财富,养成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毅的品质。

  梁福林简历

  1921年12月出生 籍贯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1935.3-1937.4红军一军团二营八连连部勤务员1937.4-1938.1八路军115师司令部勤务员1938.9-1942.3黄河支队电线班架线员1942.3-1943.4冀鲁豫军区十一分区特务连战士1943.4-1944.11冀鲁豫军区十一分区骑兵连战士1944.11-1947.7冀鲁豫军区九分区骑兵连战士1947.7-1948.5七纵队队部架线班副班长1948.5-1949.4一纵队直属工兵连上士1949.4-1950.2十六军四十六师供给处筹粮员1950.2-1951.7十六军随校文化营二中队学员1951.7-1952.3十六军四十六师后勤处运输科工作员1952.3-1952.8十六军四十六师后勤处财务科科员1952.8-1956.1十六军四十六师后勤处仓库保管员1956.1-1982.5辽宁省锦州市义县酒厂车间主任1982.5离休

  本版稿件由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崔晋涛 采写3月23日,在辽宁省锦州市义县,梁福林老人抬起右臂,用力地敬了一个军礼。

  儿子和儿媳给梁福林老人穿“军装”。

  梁福林(右下)老人年轻时的照片。 本版照片均由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姜旭 摄

官方微博:@全影网 https://weibo.com/7192com

官方微信:想在手机上获取最新鲜资讯吗?添加全影网官方微信:www7192com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果本站有涉及侵犯您的版权、著作权、肖像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0536-8337192),我们会立即审核并处理。

我要评论

当前已有loading...个参与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热门作品

名企招聘

人才求职

婚纱摄影

人才网X 关闭

扫描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