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热点话题 >回忆:80年代小学生“摄影兴趣小组”的舟山记忆

回忆:80年代小学生“摄影兴趣小组”的舟山记忆

文章来源:其他网络   我要投稿  

   原标题:80年代小学生“摄影兴趣小组”的舟山记忆

回忆:80年代小学生“摄影兴趣小组”的舟山记忆

   看到这张笔者摄于1981年“学生摄影兴趣小组”照片,让人回想起三十多年前很多关于教育的人和事。

   

   这张照片拍摄的是一群参加“摄影兴趣小组”的小学生,身背照相机,在舟山沈家门青龙山头天主堂临渔港的一角(后来做过青少年宫)活动的情景。这是一群35年前的沈家门小学学生,看照片我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他们带的相机五花八门,都是自己家长在使用的机子,看得出其中有高档一点的,可能还是“海鸥”120相机,比较多的是普通的135相机。那时还没有数码相机,无论高档的、普通的,一律用胶卷拍摄,再把胶卷底片冲印显示到相片里。

   

   当时学校要组织一个摄影的兴趣小组很不容易,那时候相机属于贵重用品,私人有相机的极少,谁家有架照相机还有会拍照的人那是很惹人羡慕的。有些家长特别重视教育,为了孩子参加摄影兴趣活动,才特地去买相机。因此,每星期一次的摄影兴趣活动时,家长都会对孩子反复叮嘱,关照爱护相机;带队的老师也特别小心,时常提醒学生正确使用以防损坏。1984年以后,为了让更多孩子在摄影兴趣活动中收益,学校买了一批普及型照相机,这样就吸引了更多家里没有相机的学生参加活动。

   

   看照片中的的这群孩子,有些还在调节机子,有的或站或蹲,屏住呼吸瞄准好风景按下了快门。他们在拍什么呢?家乡的风景!这是一个拍摄沈家门渔港极好的所在,在这里可以多种角度鸟瞰渔港:看成排渔船停靠港边,桅杆林立;看出海渔船破浪向前,彩旗飘扬;看沿港马路上车水马龙,拢洋渔民喜气洋洋……他们要把家乡的美丽瞬间定格在自己的胶片中,存放在自己的心间,永远保留在一生的记忆里。

   

   他们在美丽的家乡风景照中播撒爱国的种子,最美的风景是故乡!爱家乡的一草一木,爱家乡的一人一事。说不准这些有出息的孩子长大后会远走高飞,但是摄影活动的体悟让他们心中有了家乡的烙印,天涯虽远,再远也遮不住他们自幼目光触及过的故土,离家的路虽长,再长也抵不住他们对家乡思念的深沉,家乡会是他们终身魂牵梦萦的地方。

   

   因为照相机使用胶卷,所以“成本”有点高,每次按下快门都需要相当谨慎,不能拍废片,学校有个专门的小小“暗室”,可以自己冲印胶卷,都是没有色彩的黑白。

   

   我知道这些拍照片的孩子中,有的出国成了访问学者,有的留在国内重要岗位上,这可能与他们从小接受的全面发展教育不无关系。

   

   照片中最不显眼的一角是“摄影兴趣小组”的指导老师,只有他的半个背影,这是当时的校长——应中锡。上个世纪50年代初大陆支援海岛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一个终身为海岛小学教育事业作贡献的老师,获得过浙江省“银晖奖”。

   

   当时学校的传统,校长及学校其他领导,不但都要深入课堂上课,还要深入学生生活,做学生兴趣小组的指导老师。应中锡校长本身就是一个摄影爱好者,所以就成为了学生“摄影兴趣小组”的指导老师,在他的组织指导下,很多学生学会了拍照,爱上了摄影,好几个学生的作品在比赛中还得过奖。

   

官方微博:@全影网 https://weibo.com/7192com

官方微信:想在手机上获取最新鲜资讯吗?添加全影网官方微信:www7192com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果本站有涉及侵犯您的版权、著作权、肖像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0536-8337192),我们会立即审核并处理。

我要评论

当前已有loading...个参与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名企招聘

人才求职

婚纱摄影

人才网X 关闭

扫描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