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影楼摄影 >摄影技巧 >《清朝遗人》摄影展拍摄对象为清末出生的百岁老人

摄影技巧 《清朝遗人》摄影展拍摄对象为清末出生的百岁老人

文章来源:其他网络   我要投稿  

   原标题:《清朝遗人》摄影展拍摄对象为清末出生的百岁老人

   

《清朝遗人》摄影展拍摄对象为清末出生的百岁老人


   图片说明:《清朝遗人》之女作家姚罗洪

   原标题: 拍摄对象五花八门 拍摄过程五味杂陈 《清朝遗人》摄影展让人顿生感慨

   作为上海国际摄影节的外围展,一组题为《清朝遗人》的摄影作品昨起在外滩一尚未装修完毕的大厅里展出。这组照片以清朝末年出生的百余名百岁老人为拍摄对象——他们的人生跨越了整个20世纪,目睹了几千年封建王朝的崩塌、辛亥革命的兴起、八国联军的侵略、八年抗战烽火,见证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该展览的命名,就是为了强化一种特殊年代的认识——他们的眉宇间凝聚着历史的风云,而拍摄者也意外地在拍摄过程中呈现了当今社会老年人面临的诸多问题。使用大画幅相机,选择俯拍的角度,摄影师徐平从2008年开始了该项目的拍摄。

   镜头里的人

   镜头里的人覆盖社会各阶层,他们中有当年名流赵四小姐的嫂子、清华大学第一届女生、上海滩名门闺秀吴靖,中国革命先驱秋瑾的外甥女王慰慈,清朝最后的一品官程德全之女程世娴,还有做了一辈子保姆的张慧月、新中国成立后就当上司机的魏友权等等。虽然每人的人生经历各不相同,然而其影像在观者心中产生的巨大震撼却是相同的,每一张脸都有着自己的美学标记。

   女作家姚罗洪出生于1910年10月18日。1925年,上海发生了日本帝国主义杀害工人顾正红的“五卅惨案”,当时她作为学生,发动罢课、募捐。此后,她担任过教师、编辑等职,她已故的丈夫朱雯,与巴金、柳亚子、施蛰存、钱钟书、茅盾、洪深等进步文人都是挚友,巴金还是他们的证婚人。曾经为她写的书当过编辑的赵家壁说,罗洪与上世纪30年代的那些女作家很不同,“她不写自己,不写儿童妇女,不写家庭琐事。她通过艺术形象,集中而生动地描绘了一幅上世纪30年代初期上海附近一个古老城市的生活画卷。”在徐平的镜头中,姚罗洪家的家具是上世纪70年代的“36只脚”,凳子上的垫子打满了补丁,五斗橱上摆放着巴金百岁诞辰的照片,而年逾百岁的姚罗洪还在坚持写作。

   镜头外的事

   “清朝遗人”的背后,是个体,也是群体。徐平在8年的拍摄过程中,始终五味杂陈。

   有些照片徐平不愿意拿出来示人。其中一张表现的是一位住在阁楼里的百岁老人,他从没有灯光的房间里探出头来,因背光而看不太清的双眼深陷。徐平说,进入这些老人的家拍摄,实属不易,有时候会遭到子女和亲属以及各方的阻挠。有时甚至儿媳在亭子间摔锅砸盆,儿子则在一旁唯唯诺诺……有些家庭,家人之间因为房子拆迁分配问题闹得不可开交,老人只能蜷缩于几平方米的小屋内;有些老人在狭小低矮的居室中堆满杂物……

   拍摄完毕之后,徐平与这些老人几乎都成了朋友。让徐平感到揪心的是,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接到电话,说是“某老不在了”。与百岁老人接触多了,徐平对于“老”的思考也渐渐多了起来。中国社会正面临着老龄化的现实,希望“清朝遗人”那一双双混浊的眼睛,能提请更多人关注养老问题。

   

官方微博:@全影网 https://weibo.com/7192com

官方微信:想在手机上获取最新鲜资讯吗?添加全影网官方微信:www7192com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果本站有涉及侵犯您的版权、著作权、肖像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0536-8337192),我们会立即审核并处理。

我要评论

当前已有loading...个参与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名企招聘

人才求职

婚纱摄影

人才网X 关闭

扫描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