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这个词最近几年开始走红网络,指的就是特别创新,特别让人意想不到的新技术。在摄影界,也有一家主打黑科技的厂商,那就是适马。适马这家老牌的镜头制造厂从2012年彻底涅槃重生,推出A,S,C三条产品线的概念,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就是黑科技的最新一员50-100mmF1.8DCHSMArt。
历史上适马曾经推出过一支专业APS-C长焦头DCEX50-150/2.8APOOSHSM,转换系数后正是全画幅大三元之一的70-200mm。不过当它停产之后,APS-C领域的长焦镜头就消声灭迹了。当世界上第一支F1.8的APS-C变焦头18-35mm诞生的时候,适马终于掌握了领先其它品牌的黑科技。事实证明,突破F2.8的变焦并不是天方夜谭。50-100mmF1.8DCHSMArt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发的,成为了第二支F1.8变焦阵容的成员,同时延续了变焦F1.8大光圈的神话,转换系数大约为75-150mm。与之前发布的18-35mmF1.8形成了很好的互补。能够看出,适马有意打造APS-C里新的F1.8大三元系统。
由于体积重量上的限制,它变焦比很小,焦距也比过去的50-150mm短一些。但还是具备了等效全画幅的85mm;100mm;150mm经典焦段。是拍摄人像,运动,人文的最佳选择。
它的主要特点我们先来总结一下:
1第一支光圈达到F1.8的APS-C画幅长焦变焦镜头
2成像画质出众
3改进的自动对焦马达
介绍外观前,我们先把新款50-100mmF1.8与老款的50-150mmF2.8参数进行一番对比,让大家对它有个大概的了解:
这支50-100mmF1.8外形继承了适马Art系列的一贯设计风格。那就是全金属材质+工艺精良+手感好,拿在手里很有分量。50-100mmF1.8毕竟属于长焦镜头,所以第一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小钢炮的造型。1490克的重量简直让人又爱又恨,甚至超过了很多全画幅70-200mmF2.8的重量,可你别忘了它可是恒定F1.8的光圈,如果是全画幅那重量真的会更恐怖。而Art系列设计理念更多的是强调高素质,所以牺牲点便携性还是值得的。
如果说S级镜头更加注重操控的话,那么Art系列产品真的是更注重拍摄。镜头上并没有过多复杂的快捷开关,只有一个自动对焦切换钮。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适马就不重视它的操控,为了保证镜头的稳定性,特意设计了一个小型不可拆卸脚架环,这样的专业设计在Art系列中可不多见。
这支镜头虽然重,但握持起来却很舒服。得益于两个宽大的对焦和变焦环设计,让镜头不容易滑手。对焦环特别顺畅,阻尼适中,手动对焦很迅速。但变焦环的阻尼略大(也可能是新镜头的原因),这导致变焦需要很用力的拧变焦环才能完成,这会耽误不少拍摄的时间。
说它威猛,重量和体积是一个方面。那个82mm口径抢走了更多的眼球。作为适马打造的F1.8大三元之一,画质马虎不得,大口径更利于通光量的增加。它的后卡口依然采用了高强度黄铜材质,提高了镜头的耐用性。
适马为它配备的莲花遮光罩做工同样不错,采用了硬质塑料材质。当然把它安装上,镜头整体的颜值也提升不少。本次测评全程使用了尼康D7200机身进行搭配,更加凸显它的硕大。
评定一支镜头的好坏,最终成像才是最重要的。Art正是适马主打高画质的,比如35mmF1.4;50mmF1.4等等都非常经典。因此这支50-100mm的成像同样值得期待。
50-100mmF1.8DCHSMArt采用了15组21片光学结构。它使用了3枚FLD镜片,FLD拥有极低扩散率和高反常色散的天然萤石在性能方面几乎别无二致,另外还加入了一枚SLD超低色散特殊镜片。这两种特殊镜片可以有效地降低色差的出现,提升镜头的锐度表现。此外它还配备了三片高折射率SLD玻璃镜片,和一片高折射率、高色散玻璃镜片。
下面就先来看看它的MTF曲线,这是在理想状态下的成像结果。可以看到这支镜头延续了Art系列的高分辨率性能。50mm中心锐度以及100mm端中心锐度都在0.8-0.9之间,属于非常优秀。而50mm端的边缘成像更加接近于中心。100mm端边缘下降幅度更高一些,不如50mm的边缘成像好。总体来说,中心高锐度是它的特色。
锐度是评判一支镜头成像的最基本因素。一支好的镜头首先需要锐度优秀,特别是最大光圈下的可用度一定要高。其次中心和边缘的锐度要保持一致性,这样才能配合相机发挥最大成像分辨率。这次测试笔者使用尼康D7200,使用机身默认设置,拍摄RAW格式,后期使用Lightiroom转为JPG并进行放大,可以很明了的看出50-100mmF1.8的成像究竟如何。
50mm端中心锐度的确不错,最大光圈F1.8已经属于可用范畴,基本上可以满足大部分拍摄需求了。当光圈缩小到F2.8的时候锐度提升非常明显,甚至与F8左右的锐度几乎相差无几,对于一支大光圈变焦镜头来说,能有如此强悍的成像,真的让人刮目相看。50mm端的最佳光圈在F5.6-F8之间,但光圈继续缩小至F16后,中心部分会出现轻微的下降。
从MTF图中我们了解到50mm的边缘成像也不弱,测试验证了这一点。即使在F1.8的光圈下,边缘很清晰,中心和边缘的差距很小。当光圈缩小到F2.8以后,同样的边缘成像开始逐步提高,最佳成像在F8光圈时出现。
100mm端中心锐度与50mm的情况差不多,F1.8的锐度堪称可用。而光圈只要缩小到F2.8就大幅度的提高。但100mm的最佳成像要比50mm来的早一些,光圈F4的时候100mm的成像就非常优秀了,从F4-F8都可以算做是100mm的最佳光圈,而F16光圈的锐度则要比50mm端下降的厉害一些。
但100mm的
总的来说,笔者对50-100mmF1.8的成像非常满意,无论是50mm还是100mm焦距,中心锐度依然是Art系列的主打强项,摄影师可以不用顾虑锐度问题,可以使用他想使用的光圈。这也是Art只讲究成像,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最佳体现。
眩光是光衍射情况,如果镜头的镀膜不佳或者镜片结构不合理就会在画面上出现大面积的光斑或者光晕。眩光会大大降低镜头的锐度,直接让拍摄的照片作废。因此抗眩光也是考验镜头整体光学素质的一个重要项目。
自从适马创立了三条产品线后,新镜头无论是画质还是性能都彻底的翻了身,特别是大家诟病的眩光差的问题也很好的得到了解决。适马多层镀膜的威力相信大家在前面很多的测评中已经领教了。50-100mmF1.8也不例外,继续着强悍的抗眩光性能,从F1.8-F5.6的测试图中我们基本看不到明显的光斑和色块的出现,几档光圈保持了相同的水平。如果在平时的拍摄中安装遮光罩的话,那么效果会更好。
镜头紫边往往出现在大光比或者大反差的场景里,是在照片上亮部与暗部交界处出现的色散,往往在物体轮廓边缘出现一圈蓝色或者紫色的镶边。紫边是最容易影响到画质的一种不良现象,紫边的出现与镜头的光学结构,镀膜都有关系。通常情况下最大光圈出现紫边的几率要大很多,在一些强对比的环境下最好缩小光圈拍摄。
镜头暗角发生因素很多,但主要的因素就是镜头口径不够而造成通光量下降,光线不能完全入射到多层镜片中,造成四角光亮不够。从暗角曲线上看镜头两端的最大光圈暗角斗相对明显,但缩小光圈到F4以后就会明显改善,82mm的大口径起到了一定作用。
&nb
50mm的暗角表现很好,特别是F1.8光圈下并不是特别严重。当光圈缩小到F2.8以后暗角就可以减弱,F4.0的时候基本上就消失了。而100mm端的最大光圈暗角要严重一些,相对应的是直到F5.6,暗角才基本上消除。
镜头变形与镜片有密切关系,由一些不规则的光线反射产生。为了对抗变形适马在前组镜片使用了非球面镜片。大口径的非球面镜把守在第一道关卡,保证光线的射入角度,减少不规则的反射几率。畸变在拍摄一些建筑或者风光片的时候影响最大,同时也跟拍摄距离有关系,距离越近变形就相对明显。因此拍摄上述题材尽量控制好距离。
官方微博:@全影网 https://weibo.com/7192com
官方微信:想在手机上获取最新鲜资讯吗?添加全影网官方微信:www7192com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果本站有涉及侵犯您的版权、著作权、肖像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0536-8337192),我们会立即审核并处理。
近日,2024至2025赛季国际雪联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
在影视制作、表演现场、综艺录制等高度协作的专业领域,无线通信
近日,亿欧智库发布“2024新国货CoolTop100品牌榜”报告及榜单,
扫描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