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妮坦摄影学校带来BBC野生动物摄影大赛获奖作品赏析首先是哺乳动物组别,这是长期以来BBC比赛常设的一个组别,主要展示哺乳动物一些不为人所知的行为,或者特别具备故事性的影像画面。这个组别和之前鸟类行为组别一样,更强调的是行为,动物的行为,生存之道,通过单张照片来讲述背后的故事。 先来冠军作品,来自法国摄影师Joe Bunni的北极熊。摄影师连续三天在加拿大纽因特的Repulse湾划小船寻找拍摄北极熊,终于他发现了一只。他们的小船渐渐靠近,但保持距离,不打扰北极熊,一直等到他们发现北极熊已经开始习惯船和他们的存在以后,他才悄然滑下水去,仅仅带着面罩和脚蹼,并和小船有一根绳索相连。估计摄影师一直潜伏在船底附近,所以北极熊虽然朝向小船,但是却并没有发现摄影师。20分钟后,北极熊终于发现了他,朝他极速游去,他顿时感觉到速度和力量,甚至它的爪子都碰到了照相机水下外壳。摄影师利用机会赶紧按下快门,获得这一张完全近距离的照片,之后北极熊游走了。 这是一张很少见的北极熊照片,如此接近,使用15mm鱼眼镜头,而且是在水下,画面既有水上部分的北极熊脑袋,也有水下部分的北极熊身体。照片完美的交代了其生活环境:海洋,虽然说北极熊是天生的攻击者和食物链顶级王者,但是随着全球暖化,北极熊已经慢慢开始进化往海洋发展,更长的游泳距离,海水里的捕猎技巧等等,很无奈却残忍的现实。不过还是可以看到北极熊在水里并不如在陆地上那么潇洒,为了生存嘛。影像对焦清晰,曝光准确到位,构图也很完美,应该说这些都是摄影师的基本功扎实的体现,1/320s,在较大海浪的海水里拍摄对焦,真不容易。这是一次极为成功的拍摄创意和尝试,也是极其大胆的,要是北极熊在水里感到威胁,或者有攻击性,其游泳速度会对摄影师造成极大威胁,还好运气不错,有惊无险的获得这一张顶级作品。 所以说这张照片成功的地方太多了,技术层面无懈可击,拍摄主题是现在热门的濒危动物北极熊,拍摄地点和方式是极具创意和挑战的水下近距离拍摄,拍摄背后传递信息是全球暖化和北极熊生存问题,总而言之,绝对冠军作品,连我分析起来也是觉得热血沸腾。这就是摄影师的投入啊!佩服!拍摄器材:Nikon D2X + 10.5mm f2.8 fisheye lens,防水外壳;拍摄参数:1/320 sec at f12; ISO 400 亚军作品是来自美国摄影师Richard Herrmann拍摄的蓝鲸。当时他得知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亚Baja海域有不少大型海洋哺乳动物正在追捕磷虾进食,于是马上前往拍摄。在潜水拍摄时,他首先看到的是大量乌贼正在进食磷虾,突然发现左侧一大片阴影快速移动,一看原来是体长超过20米的蓝鲸。在蓝鲸扑向磷虾团之前,他赶紧游到合适的距离,拍好姿势,连拍六张,一直到蓝鲸冲入磷虾团,并吞咽食物。他自己也很得意,毕竟看到如此蓝鲸张嘴觅食的瞬间并不容易。 这张照片完美的交代了蓝鲸吞食磷虾的场景,环境、食物、猎手、张嘴瞬间,都很到位;除此之外,画面很有美感,一片幽蓝色,隐隐约约,正如海底世界,但是在看似宁静无声的蓝色世界里却有着生存行为的最佳体现。 今年哺乳动物行为组别冠亚军照片都是在海水里潜水拍摄也算是一个巧合。拍摄器材:Canon EOS 5D + 15mm fisheye lens,防水外壳;拍摄参数:1/200 sec at f9; ISO 400下面是四张推荐作品,第一张来自于法国摄影师Eric Pierre拍摄的麝牛。当时摄影师正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岛上追踪拍摄北极狐,却发现了几公里外的一大群麝牛。他发现麝牛很警惕,于是绕到上风口一公里处拍摄,突然发现这群麝牛开始形成阵势朝他们冲过来。摄影师自己说,自己曾经看到过大群麝牛,或者公麝牛攻击,或者麝牛群围起来防御,但是没有这个阵势进攻。最后他拍摄几张后不得不选择后退,毕竟这些庞然大物绝对不是好惹的。 画面很简洁,黑白分明,技术层面曝光没有问题,速度也够快,足以凝固麝牛奔跑的瞬间动作,拍摄还是比较中规中矩,关键如此动物行为比较难得,而且也是有一定危险性,如果过于接近连逃跑也来不及,即使逃回车里,这样的牛群可以轻易顶翻一辆车的。拍摄器材Nikon D700 + 500mm
化妆培训 f4 lens;拍摄参数:1/2000 sec at f8; ISO 400 下一张推荐作品是来自美国摄影师Joel Sartore的野生白山羊。当时是在蒙大拿州的冰川国家公园,摄影师注意到这一只野生白山羊正沿着山崖艰难的来到一处岩石舔舐矿物盐,于是来到对面拍摄,捕捉到这一张看上去极其夸张的动物影像。要不是全程看着这个白山羊爬上去,真的很难相信它是自愿过去的,肯定有人认为它是被推下山崖的,因为看不到有路可以让它走到这里,完全是悬崖峭壁啊,所以说人为财死兽为食亡,要补矿物质的野山羊伤不起啊。这张照片相对拍摄方法比较中规中矩,关键是找到就是成功,而且摄影师用的是200-400变焦长焦,可以调节焦段,拉近些特写就更是动物行为,拉远些交代环境就是动物在其环境中,总而言之比较难得,这张照片以及这只执着而又平衡性极佳的羊。摄影师器材不错,ISO2000效果很好拍摄器材:Nikon D3 + 200-400mm f4 lens;拍摄参数:1/500 sec at f4 (-1.3 e/v); ISO 2000.下面一张推荐作品是法国摄影师Cyril Ruoso拍摄的蛙。这是一种常见的蛙类,但是出现在冰天雪地就不寻常了。这是在法国阿尔卑斯山脉约2000米海拔的冰雪中,他偶然听到在冰层下似乎有蛙鸣声。十天过后,冰雪开始融化,蛙类冒出来了,雄性开始抓取任何移动的东西,不管是同类还是摄影器材,等待雌性的到来。这张照片最成功的地方就是环境的交代,背后依旧是冰天雪地,白雪皑皑,而前景融化的雪水却已经充满生机。不过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这一对交配中的蛙。拍摄器材:Canon EOS 5D + Sigma 14mm f2.8 HSM lens custom-made housing; Inon D2000 S + Canon 580EXII + Nikon SB-24 strobes;拍摄参数: 1/160 sec at f20; ISO 200 最后一张推荐作品是来自匈牙利摄影师András Mészáros拍摄的一对沼蝇交配,是一张微距照片。摄影师说拍摄时感觉不仅这两只沼蝇及背后色彩环境很出色,最主要感觉雌性很吃惊的看着身上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异性。这些沼蝇会把卵产在蜗牛里,蚜虫会吃蜗牛并在蜗牛身体里成长。我对于昆虫和微距摄影不了解,所以只能解释这些了。拍摄器材:Canon EOS 5D + MP-E 65mm lens + extension tube + mirror lock-up; Canon MT-24EX twin flash; Manfrotto ballhead; Gitzo tripod.拍摄参数:1/200 sec at f10; ISO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