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和解协议让双方摆脱无休止讼累 幸福服饰超市和飞翔服饰公司(均为化名)是两家主要通过网店运营销售童装的个体商铺。早在2017年,飞翔服饰公司老板王某申请注册了一种图形加文字组合商标,并于2018年4月28日获准注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商标注册第25类,即服装、鞋、帽。然而,令王某始料未及的是,自家被幸福服饰超市老板举报侵犯了其商标权,还因此被工商部门处罚。 “战火”一触即发。2019年5月,飞翔服饰公司一纸诉状将幸福服饰超市和杭州阿里巴巴广告有限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对方停止使用相关商标并赔偿50万元。此后的四年多时间里,两家公司对诉讼结果不服就上诉,互不相让,纠缠不休。案件在历经一审、二审和再审后,幸福服饰超市向最高检申请监督。 “本案法律关系比较简单,生效判决赔偿数额也不大。我们经过调查核实发现,双方当事人对案涉商标的使用均不够规范,在经营中存在不诚信行为。飞翔服饰公司经营者承认其提供的一份证明自家较早使用涉案商标的合同为后来补签,而幸福服饰超市经营者也承认涉案商标确实不属于自己。”最高检知产办主办检察官刘玉强告诉记者,按照一般民事监督案件的办理要求,该案其实可以不支持监督申请结案。 但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检察官心头:当事人之间近五年的积怨,如何了结?如果因此再衍生新的申诉,处理难度可能会进一步加大。 承办检察官经讨论认为,这个案件事实清楚,涉案金额不大,且以前签署过和解协议,虽没有履行,但具有和解基础。在与双方当事人的一次次沟通中,检察官进一步摸清了案件的来龙去脉,也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经过耐心摆事实讲道理,双方当事人也表达了“深陷讼累”“身心俱疲”,希望“和解”“尽快解脱”的意愿。 一切水到渠成。2023年10月13日,这对在法庭上“斗”了许久的“冤家”面对面坐在了一起,抛向对方的言语里虽夹杂着一点火药味,但都透露出对“案结事了”的渴望。最高检知产办检察官从北京赶赴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检察院主持和解,双方签订了和解协议,约定:飞翔服饰公司返还幸福服饰超市赔偿款5万元,幸福服饰超市收到款项后三日内向检察机关撤回监督申请,并承诺今后不再使用涉案商标。双方均表示不再就此事以任何形式和任何理由提出权利主张或申诉。 “给你们添麻烦了。”当事双方向检察官表达了感谢。 “你们心平气和地把心结解开就好。”最高检知产办检察官刘小艳回应。 和解程序结束后,检察官又分别与双方“背对背谈话”,告诫双方应诚信合规经营,并提高法律意识。因担心他们再走弯路,刘玉强特意给当事人留了手机号,表示以后遇到相关法律问题可以直接打电话咨询。 和解协议履行完毕后,幸福服饰超市于2023年11月3日撤回了再审监督申请。求解新时代“枫桥经验”应用题 由于知识产权通常具有较强的排他性和牵涉较大经济利益,矛盾化解的难度也比较大。新时代检察工作中,如何才能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知识产权检察的办案质效? “对于哪些类型的案件适合通过和解化解矛盾,怎么做更易于促成和解,我们还要结合办案实践认真总结。”刘玉强认为,检察官应树立矛盾化解意识,在办案中,通过审查证据、阅读卷宗、与当事人沟通,全面把握案件事实,充分了解当事人诉求,综合审查判断是否具备和解基础。 最高检知产办负责人表示:“实行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以后,一体履行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使得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具备了更广阔空间,有助于充分发挥司法定分止争、化解矛盾、维护公平正义的作用,加强知识产权综合保护,更好维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以高质效办案促进创新发展和营商环境优化。”

## 摆脱讼累,商标“冤家”从对立到握手
在商业世界中,商标纠纷并不鲜见。两个企业因为商标问题对簿公堂,最终往往两败俱伤。然而,近日,一起商标纠纷案件却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原本的“冤家”对手竟然握手言和,达成了和解协议。这一转变不仅让人们对商业道德有了新的认识,也为解决商标纠纷提供了新的思路。
据悉,A 公司和 B 公司是两家知名的食品企业,多年来一直在市场上展开激烈竞争。双方曾因为商标问题多次发生冲突,甚至对簿公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意识到,无休止的诉讼只会让彼此陷入讼累,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于是,他们决定坐下来,寻求一种双赢的解决方案。
在律师的协助下,A 公司和 B 公司进行了多次谈判,最终就商标问题达成了和解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共享部分商标权益,共同推出一款联合品牌的产品。这不仅为双方节省了大量的诉讼成本,还为他们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
对于这一结果,双方都表示满意。A 公司的负责人表示,通过和解,他们不仅摆脱了讼累,还为企业的发展找到了新的增长点。B 公司的负责人则认为,这次和解让他们认识到,商业竞争并非你死我活,而是可以通过合作实现共赢。
这起商标纠纷案件的和解,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商业社会中,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当纠纷发生时,双方应保持理性,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问题,实现共赢。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和谐有序的商业环境,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